规划|运营4大底层能力之二:如何找到运营的节奏感?( 二 )
现象三:救火式运营“救火式运营” 的整个运营状态是处于失控状态,总是被动地去解决各种问题。
在这种状态下,根本做不好运营。在运营过程中一旦被事情带着走时,这个时候就别期望目标,以及我们的计划能够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向和目标推进。
当然上面是三种最普遍和最典型的缺乏节奏感的现象,实际运营中很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诸如:
- 目标不清晰,缺乏过程指标和管控;
- 时间管理不到位,忙于应付各种琐事;
- 计划不如变化快,不断的应对各种变化;
- 每周都会绞尽脑汁想上周做了什么,下周应该做什么;
- 阶段性感觉好像无事可做;
- 做大量无结果的尝试;
- ……
- 业务发展角度,并没有形成清晰的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那么在运营层面就缺乏方向,无法形成可复用的范式。
- 从运营者角度,对业务理解和思考不到位,并未想清楚目标、关键策略和具体落地的手段,以及节奏感的意识缺乏。
- 即使排除前面两种情况,当运营面临KPI压力的时候,本身就意味着,预设的运营计划已经无法满足指标达成的需要,需要做进一步进行调整才能有可能达成预期目标。而新的策略和手段都是基于实际问题和压力出现下制定的,是具备不确定性的,为了尽可能达成目标,这个时候尝试性心理就出现了。
- 基于第三点,当某个阶段所有的运营手段都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对结果缺乏确定性的预期,过程管理的难度增加,这个时候大部分运营的心理,就是用更多的方法和手段,以期待某个不确定手段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曾经运营的一个企业家社群为例,基于社群运营的五字决“庙”、“僧”、“经”、“戒”、“事”,进行整体运营设计,在围绕“经”的基础上,有明确的落地主题,整个运营工作都是围绕确定性的主题进行重复推进,在固定的流程上进行细节和过程指标的不断优化,具体案例如下:

文章插图
基于以上社群运营思路,对社群运营的关键环节的“经”和“事”确定如下:

文章插图
在以上运营的规划思路下的具体运营节奏:

文章插图
根据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理解第1和第2条原因,要有清晰的模式,并且在运营层面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具体的落地策略设计。
即使上面的案例中从整个公司层面明确了社群运营的模式、具体的运营规划和节奏,在具体落地中仍然也会出现第3和第4点的原因。
比如在某一次游学活动落地中,如果定了较高的KPI指标,但是方案落地的时候,由于客观原因出现临时性的目标企业变动,比如原定阿里游学,变成了京东或者苏宁,拟邀的企业高管分享临时调整等变动,外加可能会出现当期游学活动主题及内容设计吸引力不足,就会导致在报名转化上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而在固定的运营范式下,游学的宣传和转化思路基本是固定一致的,但是当核心的单次游学产品设计层面出现了问题,那么常规的宣传手段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推荐阅读
- 网络攻击|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
- 网站|外媒:乌克兰政府网站遭到大规模网络攻击
- 新社|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
- 钱大妈|山姆会员店APP默认五星好评被罚30万元!“钱大妈”“T3出行”“德玛仕”等也被罚……
- 供货|澳大利亚:为防供货中断,大型商超实施限购令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基地|永嘉县岩坦镇将打造浙南最大农产品电商基地!
- vf|车讯|大众2021年销量创10年新低;少年黑客称发现特斯拉软件漏洞
- 甜玉米|北上广一站购齐,大乡村年货升级:拼多多30亿红包聚焦全国全球尖货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