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元朝末帝被朱元璋狼狈赶出了北京城,一年之内为何敢3次卷土重来?

1368年闰七月,元顺帝狼狈逃出大都 。
然而,真正的决战才刚刚开始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元军连续发起大规模反攻,其规模、惨烈程度,远远胜过从前 。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甘的顺帝元顺帝逃离大都后,“昼夜焦劳或至夜分”、“召见省臣,询恢复之计”,大有恢复河山之志 。
实力允许他有以恢复为计 。大都,他确实丢了,但他仍然拥有极强的实力和极大的地盘 。
就地盘而言,除了漠北、漠南的基地,他还拥有整个东北、西北、西南 。
元朝|元朝末帝被朱元璋狼狈赶出了北京城,一年之内为何敢3次卷土重来?
文章图片

常遇春、李文忠步骑9万,连破元军,并一路打下元上都,迫使元帝北走 。
元顺帝的这次反击,规模不大,但影响却很大 。
原本,在明军的压力下,李思齐降明,而张思道远走宁夏,被王保保所执,而张思道留下守庆阳的弟弟张良臣也已降明 。
可以说,到五月初时,李思齐、张思道已有可能全部覆灭,明军全师而进,盘踞甘肃的王保保也无力抵抗,元在西北的统治将被彻底摧毁 。
然而,元顺帝反攻通州,使常遇春、李文忠9万步骑东调,明军在西北的兵力大为减少 。
此时,东线,常遇春(不久暴病而亡)、李文忠率9万军在反击,虽取得不小成绩,但因元帝北逃,战果难以再扩张;西线,徐达军兵力减少,抗风险能力减弱;中部,山西境内没有明朝大军 。
如此,战场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
整个明元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刻终于来临 。
决死一搏:第三次大反攻很快,元发起了规模最大的决死一搏 。
四月,常遇春、李文忠东调,五月,已经投降的张良臣在庆阳复叛!
元朝|元朝末帝被朱元璋狼狈赶出了北京城,一年之内为何敢3次卷土重来?
文章图片

元军借此机会,发起了三路反击:一路以元攻大同,欲下太原,恢复山西;一路攻凤翔,牵制陕西明军,支援在庆阳的张良臣;一路攻泾州,出正在进攻庆阳的徐达军后路,从背部攻破攻城明军,解救张良臣 。
无论哪一路得手,战争形势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
王保保的军队行动迅速,很快攻下了六盘山重要据点原州,并进犯凤翔 。
徐达见王保保兵势甚猛,被迫对他转取守势,调兵遣将,分守要害 。
王保保见明军分驻要害,遂发动第二步:分兵趁虚攻下了泾州,使徐达军背部暴露 。
好在,徐达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
徐达虽未提前叛明王保保路数,但用兵留有余地,特意令颇知兵法的冯胜增驻驿马关,以为机动兵力 。
元军下泾州,冯胜一眼看出其企图,迅速率军反击 。
元朝|元朝末帝被朱元璋狼狈赶出了北京城,一年之内为何敢3次卷土重来?
文章图片

元军在泾州立足未稳,与冯胜死战,不利,被迫退军 。
此战,是自明北伐以来,最为险恶的一战 。
随即,王保保对凤翔发起了猛烈进攻 。元军以编剂为盾,防御明军箭矢,明军以火烧之;元军挖掘地道而进,又被明军破坏 。
凤翔明军死守,一直坚持到徐达军攻破庆阳 。
如此,解救张良臣的两路反击,悉数被粉碎 。
同时,元军对大同的进攻,也是险象环生 。
当时,明军主力或在陕西、甘肃,或在河北,山西空虚,元军攻大同原本没有强大对手 。
不过,正好有一支军队正在“路过”:已在东线取胜的李文忠(常遇春已暴病而亡)率军驰援西北战场,途径山西 。
李文忠得到的命令,是火速前往庆阳前线,参与对张良臣的作战 。
元朝|元朝末帝被朱元璋狼狈赶出了北京城,一年之内为何敢3次卷土重来?
文章图片

然而,李文忠认为:关外之事,如有利于国亦可专之,如先请示等候命令必坏大事!救大同!旋即,火速转兵大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