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幕后的刘强东( 二 )


到2020年,京东紧接着进行了至为关键的自身定位转变,这一重大的决策背后的拍板人,自然是刘强东。
在二次上市的“高光时刻”,身为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刘强东并未现身。但一个月前,在题为“京东是谁”的6000字全员信中,刘强东正式宣布京东集团新的战略定位:“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标志着京东核心从电商零售向供应链的转向。
阿里|幕后的刘强东
文章插图
时移世易,如果说多年前的那场“东兴饭局”还有一股探讨大势,区分业务范围的意思,那么今天的互联网江湖,早已是各业务全栈并行,容不下一张温情脉脉的饭桌。
整个零售市场不断变化,前有难以击败的阿里,后有势头凶猛的拼多多,在流量随之变化的现实下,京东要想在任何一个场景中都能服务好消费者,只有利用差异化打法。
毋庸置疑,自营和自建物流是京东在中国电商战场中的差异化打法,而全面开放供应链能力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第二套差异化打法。
京东能够拥有如今包含仓储、营销、交易、配送、售后等多重能力的扎实的供应链,在中国零售领域也是罕有的。
做出开放供应链服务的决定,无疑有自营电商和自建物流体系的底气,这自然多亏了刘强东在创业初期的一番高瞻远瞩。
2007年,主营3C产品的京东,拿到“投资女王”徐新的1000万美元投资,刘强东当即宣布两项重要决定:一是进军全品类,二是自建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物流体系。
阿里|幕后的刘强东
文章插图
当时徐新让刘强东大体给个预算,刘强东脱口而出:10亿美元。
徐新虽看重刘强东和京东的潜力,但对于这样巨大的投入,基本持怀疑态度,公司内部绝大多数人也激烈反对。
把大把资源投入到回报周期漫长的领域,刘强东几乎是压上全副身家,一意孤行推动了京东物流体系的落地。
日后的事实说明,刘强东的这次“任性”,是一次无比英明的决定。
从今年8月份的二季度财报,和一连串动作来看,京东又开始迈入新一轮投资周期,“以投入换增长”,一方面京东未来的核心诉求,将是继续重仓物流,持续深耕供应链效率;另一边是猛攻下沉市场,去年三线到六线的下沉市场增量,占据了京东新用户增量的85%。
可以说,京东的风头甚至超过了阿里和腾讯两位带头大佬。
阿里|幕后的刘强东
文章插图
更加看重长期回报的刘强东,显然是个十分沉得住气的企业家,慢中求稳的京东,开始在平稳中越走越快。
尤其去年一年以来,京东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旗下达达也在纳斯达克上市,孵化的京东数科与京东健康目前也正在排队IPO,今年7月1日,又传出京东全员涨薪两个月的消息。
阿里|幕后的刘强东
文章插图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刘强东虽退居幕后,京东并未失速,反而越来越快。
3 敢于用人,充分放权
刘强东能察人、善用人,敢用人,能放权,是京东再次转圜的另一个关键点。
刘强东的微博永远停滞在了2018年12月22日,为了不让自身形象对京东继续造成不利影响,他将自己从台前换下,把徐雷推上了京东“二把手”的位置。
阿里|幕后的刘强东
文章插图
按照世俗眼光,徐雷是个左看右看都不像个总裁的人。他玩摇滚、纹身、打耳钉、常年一身休闲打扮,鲜少穿上西装,京东内部很多和他资历相差不远的人,对另类的徐雷很不服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