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战场上弹尽粮绝时,为何西方大多会投降,东方大多同归于尽?

战争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人类诞生开始,战争就一直伴随着人类 。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从肉搏战到信息站,战争从来就没有消失过 。作为交战双方,总有一方是胜利者,一方是失败者 。面对战场上的失败,不同文化背景的士兵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
无论是在史书记载中,还是在影视作品中,东西方的军人在战场上弹尽粮绝时,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东方的军人,在最后一刻,通常会决然地和敌人同归于尽 。而西方的军人会放下武器,举白旗投降,这是为什么呢?
南宋|战场上弹尽粮绝时,为何西方大多会投降,东方大多同归于尽?
文章图片

文化观念不同
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方文化圈国家,投降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 。一个士兵,如果在战场上向敌人投降了 。哪怕他活了下来,等待他的,不会是亲人的拥抱,只会是无穷无尽的唾骂 。因为早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曾说过要“舍生取义” 。
在东方,崇尚军人战死沙场 。对军人来说,为君王而战,为家国而战,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个人的生命在尊严和道义面前,只能排在第二位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明知会失败,却依然抵抗至最后一刻的战役 。
南宋|战场上弹尽粮绝时,为何西方大多会投降,东方大多同归于尽?
文章图片

公元1279年,蒙古在崖山对南宋发动了最后一次总攻 。事实上,当时的南宋已经注定要灭亡了,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结局分明的战争 。但是,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南宋军队,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 。
面对强于自己十几倍的对手,南宋十万军民没有流露出丝毫软弱投降之意 。在大臣陆秀夫抱着小皇帝投海自尽后,南宋十万军民也跟随皇帝跳海殉国 。南宋灭亡后,被蒙古军队扣押在北京的南宋丞相文天祥,宁愿一死,也不愿投降接受元廷的高官厚禄 。
南宋|战场上弹尽粮绝时,为何西方大多会投降,东方大多同归于尽?
文章图片

南宋的另一座孤城钓鱼岛,抵抗蒙古军队几十年 。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在这座城市面前却屡次受挫 。蒙古大汗蒙哥在督战时丧命于此 。南宋灭国后,在得到忽必烈不伤城中百姓的亲口承诺后,钓鱼城才开城投降 。但守城的32位将领,直到此时仍拒绝投降,选择自刎殉国 。
不同于东方军人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忠君思想,西方军人更推崇个人主义 。在西方,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士兵选择投降,回去后并不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在思想上,投降的士兵不会有沉重的精神压力 。所以西方士兵投降非常常见 。
南宋|战场上弹尽粮绝时,为何西方大多会投降,东方大多同归于尽?
文章图片

律法制度不同
东方国家对于投降的军士,不仅在社会舆论上进行口诛笔伐,而且在法律上也会给予严厉的惩罚 。汉朝的飞将军李广有一次在和匈奴作战时兵败被俘 。李广趁匈奴不注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武功逃回了汉朝 。等待他的,却是被斩首的判决 。李广花钱买命,才得以活命 。
汉朝的李陵,也是在和匈奴作战时,兵败被俘 。虽然李陵被俘前以五千人对战匈奴八万人,杀敌过万 。但他被俘的消息传回长安,汉武帝却不由分说将李陵家人全部斩杀 。乃至到了近当代,将领兵败或者投降,都会被本国军事法庭判处死罪 。
南宋|战场上弹尽粮绝时,为何西方大多会投降,东方大多同归于尽?
文章图片

既然投降也是死,战败也是死,拼杀到底也是死,很多将领在生死关头就会选择和敌人同归于尽 。这样一来,虽然最后的结局没有改变,但至少在舆论上,自己还是个英雄,也不会因此连累家人 。反之,不仅不能保命,还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