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东晋四大门阀世族兴衰记 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士族,基于氏族,同为仕族,归于世族 。在宋代以前,世族一直是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在东晋时期,世族门阀影响力达到顶峰,其中的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陈郡谢氏四大顶级门阀便是这场大戏的见证者参与者 。
门阀|东晋四大门阀世族兴衰记 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文章图片

东晋的门阀政治形态,犹如一条铁链环环相扣,一流门阀主导,二流门阀辅助,三流门阀横行地方,寒族无权分享 。通俗来说就是一流吃肉,二流啃骨头,三流喝汤,寒门不入流的负责烧饭,闻个味儿,没有吃的份儿 。
最有趣的一点是,这套制度十分讲究平衡,谁也别想掀桌子,如果有哪一支世族想篡夺皇权,其他世族则会奋起暴打,反过来如果有皇帝打压世族,那么他们就会抱团抗衡,这就是利益共同体 。
当然各个门阀世族之间竞争大于合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生存下来并站上巅峰的 。所以会出现四大顶级门阀轮番坐庄,都是一段时间的朝政执牛耳者,琅邪王氏最强,影响力从司马睿南渡持续到东晋末年,陈郡谢氏是从中期持续到刘裕时期,庾氏、桓氏稍逊一筹只覆盖了十几二十余年 。
门阀|东晋四大门阀世族兴衰记 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文章图片

琅琊王氏:第一望族 长盛不衰
东晋的建立是靠大家族琅琊王氏捧上去的,这样的说法一点都不为过 。初期,王氏的代表人物是王导和王敦,王导在朝中为相,执掌东晋内政;王敦出外掌军,控制着东晋的长江中上游 。王与马共天下,主弱臣强诞生了 。
王氏势力最大时,朝中有四分之三的官员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有关,可谓一手遮天 。《古今姓氏书辩证》中这样记载:“琅琊王氏自汉谏议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晋南北朝,一家正传六十二人,三公令仆五十余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书二十五人 。”
门阀|东晋四大门阀世族兴衰记 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文章图片

晋元帝司马睿也不是泥人,不断地培育自己的势力,引起了士族门阀不满,王敦趁势起兵,攻下建康,司马睿在忧愤中去世 。但王敦打破了平衡,引起了其他士族势力不满,最终,在即位的晋明帝司马绍带领的利益集团团结下赢得了胜利 。
因为王敦之乱,琅琊王氏的势力被晋元帝趁机削弱,其它顶级门阀趁势崛起,琅琊王氏不再一家独大 。
王敦王导相继死后,琅琊王氏在政坛上虽然依然有一定的能量,但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再到王允之死,琅琊王氏再无人可掌握军权,实力大大受损 。但是作为顶级门阀士族,依旧是爵禄不断 。
门阀|东晋四大门阀世族兴衰记 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文章图片

东晋灭亡后,琅琊王氏声望依然如故 。直到侯景之乱,琅琊王氏几乎被屠戮殆尽,彻底衰败 。
宋齐梁陈南朝四代,都选择王氏联姻,前前后后共8位“王姓皇后” 。隋唐以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意义上的琅琊王氏才彻底退出 。什么是门阀,什么是世族,看看琅邪王氏就知道了 。
颍川庾氏:外戚发家 起落迅速
王氏势力遭到削弱后,庾氏由此走上政治主舞台,颍川庾氏在东晋发家门路是外戚 。
司马睿重用王家,但是大权旁落,总是皇帝不愿意看见的事情,与王家的矛盾就出现了 。司马睿便有意扶植了颍川庾氏,为太子司马绍选择了庾氏女儿庾文君 。
晋明帝司马绍继位后,庾文君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庾氏水涨船高 。庾文君的哥哥庾亮便以外戚之便在朝中掌权,重任庾冰、庾翼等庾氏子弟 。晋明帝死后,庾文君升格为太后,将政事皆委托给了庾亮,庾亮就此成了东晋王朝的实际话事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