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中国电影要努力保持独立( 三 )


从今年国庆档,包括之前的春节档,乃至于更早的2019年国庆档,像《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三部曲以及《金刚川》《你好,李焕英》等宣传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影片更多、也更容易占据到主流的宣传渠道。
或许相关部门更希望中国电影成为直接有效的宣传工具,继而不遗余力的让更多的主旋律影片能够在重点档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当然这些影片都形成了更强烈的共情,只不过在独立性方面做得有所欠缺。
其实独立性和主旋律在某些方面来看,是并不矛盾的,从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矛盾来看,主旋律影片自然会成为相关部门更提倡和主导的作品。但对于一部分观众和行业从业者而言,保持一种电影的独立性也是他们的诉求,这也是内地文化多元和包容最好的表达方式。
而且在进口片方面,表明看起来大部分进口片不会(也没必要)去迎合和讨好中国观众,毕竟进口分账大片在华所能获得了票房分账较低。但伴随一部分国内企业和影视公司海外的拓展,部分进口片已经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和细微的改变。
这也就使得一直以来国产片和进口片相互之间那种泾渭分明的界限在一点点的模糊,很多进口片都是国内的宣发方在做全案营销,使用的营销手段也和很多国产片完全一样。
独立性|中国电影要努力保持独立
文章插图
或许在今年国庆档之后,国内几乎不会再出现因疫情反弹而导致的影城大面积停业,电影行业悬着一两年的心可以轻轻的放下了,接下来对于所有从业者和观众要去思考的问题已经回到疫情前很多人不断提及那些焦点核心问题。
既然电影在中国有他的特殊性和特殊的历史使命,恰好他还有较固定的观众群体,在保证中国电影做为宣传旗帜的基础上,从个体出发、从全局考虑,力争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不依附、不妥协也不被其他因素干扰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