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WeLab 汇立集团的「隐私计算」路径:做大市场再谈竞争,永远对风险保持敬畏


联邦|WeLab 汇立集团的「隐私计算」路径:做大市场再谈竞争,永远对风险保持敬畏
文章插图
数据,已经成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种生产要素。它是21世纪的“钻石矿”,也是新时代的石油。
Statista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大数据市场收入规模接近600亿美元,预期增速将达到14%。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创造了59.0ZB的数据,其中50.4%的数据需要保护。
隐私计算因其保护数据隐私、消除数据孤岛、弥合信任鸿沟、释放数据市场巨大潜力等诸多层面的特性,成为一道通往数字时代的传送门。
2019年之前,隐私计算只是少数派的自娱自乐,2021年,入场的企业飙升至几百家。
互联网巨头、金融机构、区块链企业、初创型科技企业、数据安全企业,不同属性的玩家纷纷入局。
原本小众的市场一下子成为了香饽饽。一时间,隐私计算赛道热闹非凡、高手如云。
2020年,“隐私计算元年”来临。
WeLab汇立集团,就是那个“少数派”。旗下的天冕科技早在2017年就认识到隐私计算价值,在风口来临之前,已经开始产品研发、手持多项专利,成为众多科创企业中最早布局隐私计算赛道的公司之一。截至2021年3月,WeLab融资规模已超42亿元。
这家企业为何能跑得早、跑得快?
先行业之忧 第三次互联网大浪潮中,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出现井喷式发展。
社交、团购、打车、金融......似乎一切皆可互联网化,新概念、新平台层出不穷。
长久以来,互联网平台和用户之间似乎达成某种共识:
享受免费服务,就应该提供数据。
但这种共识,隐藏着隐私安全、信息泄露的风险。
WeLab隐隐感觉到,隐私安全和数据安全会成为隐患。
“尤其是金融行业,如何在取得有效信息的前提下保护这些数据,是我们担心的。”WeLab汇立集团首席研发官吴焕明说道。
但彼时,互联网行业沉浸在狂欢中,隐私安全被推搡到墙角;国家层面也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制度。
也就是自那时,WeLab开始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并进行早期思考和技术探索,其旗下的天冕科技是这条道路上主力军。
在线支付让“互联网金融”成为充满想象力,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解决金融风控问题的同时,如何充分保护用户隐私,当时业内并没有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
“现在大部分采用的是密码学,之前密码学通常的直接用法是保护数据,而很少有把保护数据和利用数据两件事放在一起考虑。”
直到2017年9月,吴焕明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金融科技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提出,当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最主要的是信任问题,而信任问题的核心又在于,金融风控、隐私保护、政府监管三方面如何平衡。关于如何解决信任问题,姚期智提到了用密码学解决金融科技问题,通过多方安全计算保护隐私。
“我当时就非常受启发,回来就去着手研究。”
找到方向后,吴焕明团队迅速开始了对多方安全计算以及相关的隐私计算的研究。
在这之后,他们经历了漫长的行业拓荒期,其中就包括技术和产业之间存在的巨大沟壑。
“技术层面,有论文,有算法,有代码,但这些属于科学家,而不是产业界。”吴焕明表示,产业和科学家相互理解并不容易,双方需要强的技术或行业背景知识,代码真正跑起来,门槛很高。
没有前人可以指引,没有路径可以依赖,在那段道路泥泞的日子里,WeLab始终没有放弃对隐私计算的探索。
好在,苦心人天不负,他们还真捣鼓出了东西。
2018年1月,天冕发明了“欺诈检测和风险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的评估方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