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印度洋捞出明朝石碑,内容经翻译后,世人才知郑和下西洋真实原因

梁启超曾言:“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许多时候,我们虽独一无二,却又淹没在人海中 。能够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实在少之又少 。郑和作为一位太监垂名青史,实在难得 。
在欧洲开始“地理大发现”后,美洲这块新大陆被发现,使得整个世界开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 。然而在此之前,郑和下西洋曾创下了当时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于中国而言,这更是古代社会里规模最大、船只与海员最多、持续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
郑和下西洋|印度洋捞出明朝石碑,内容经翻译后,世人才知郑和下西洋真实原因
文章图片

第二种说法是军事目的,有人认为,朱棣一方面遵循着祖上的“海禁”,另一方也希望能够通过郑和下西洋的方式来解决沿海地区倭寇猖獗、南方军士水军此类问题 。此种说法只是人们的一种推测,未曾真实地出现在史料记载之中 。
【郑和下西洋|印度洋捞出明朝石碑,内容经翻译后,世人才知郑和下西洋真实原因】第三种说法是为了宣扬国威,这种说法出现在了历史教科书中 。当时的明朝虽然有周边的一些小问题,可整体看来,国家还是十分的强盛,所以有人以为,朱棣是为了要让其他的一些国家看到明朝的强大,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 。从当时郑和每次下西洋船上满载的珍宝来看,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过,如果说朱棣就是为了炫耀而让郑和七次下西洋,这一说法实在有些站不住脚跟 。
郑和下西洋|印度洋捞出明朝石碑,内容经翻译后,世人才知郑和下西洋真实原因
文章图片

尽管郑和下西洋早已过去了数百年,可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却一直流传在民间,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也一直是人们心中的一个疑点,直到在印度洋挖出了一块石碑后,这个困扰了人们数百年的疑问才终于得到了解答 。
在郑和下西洋期间,他曾经在途径的许多地方都立下了碑,在第二次下西洋时,郑和就在锡兰(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进行过布施,他还为此立下了一块《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以此来纪念他们曾经做出的贡献 。
郑和下西洋|印度洋捞出明朝石碑,内容经翻译后,世人才知郑和下西洋真实原因
文章图片

1911年,彼时的英国正在疯狂地进行殖民,锡兰沦为了英国的一块殖民地 。没想到,当英国海军行驶在印度洋的海面上时,这块石碑重新被他们发现,打捞了出来 。虽然海军们辨认不出石碑上的文字,但是他们看这块石碑刻有的五爪双龙戏珠很精致,于是就把它放在了码头上 。
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一块宝贝也总会有识货的人会发现 。这块石碑再次被人注意到时,是一位工程师的路过 。这位来自英国的工程师无意间在路上看到了这块石碑,石碑上刻有中文、波斯文以及泰米尔文,虽然后两种文字已经不太能看清楚,可是一些汉字还能够依稀看见 。
郑和下西洋|印度洋捞出明朝石碑,内容经翻译后,世人才知郑和下西洋真实原因
文章图片

正是这上面雕刻的文字解开了郑和下西洋的秘密,上面写道: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永惟大德,礼用报施……仅以金银、香炉……以充供养 。”
虽然能够辨认出的汉字并不太多,可是从这些仅有的汉字我们也不难感受到当时明朝的高傲与自信 。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朱棣不惜花费巨额的资金,派遣郑和七下西洋,竟然真的是为了“宣扬国威” 。
郑和下西洋|印度洋捞出明朝石碑,内容经翻译后,世人才知郑和下西洋真实原因
文章图片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最终被揭晓,这有些像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局,既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合乎情理之中 。这也给了我们一些关于历史的启发,当我们作为现代人回溯历史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迸发出各种观点,有时难免将事件弄得更加复杂,或许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不太可能的答案,正是历史的真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