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避暑山庄里神秘的历史

作者高飞来源拉法爾水療
余秋雨先生的书我买了几本,但是以前读起来很困难,觉得太无聊, 一直摆在那里 。可能是年纪渐长,有了一定阅历之后再读, 才能慢慢领悟一些他的思想 。今天读到他的一篇历史评论散文,从避暑山庄的研究中分析清朝的历史,中国的文化 。难得的是这一篇很长的文字竟然能够一口气读完 。读完之后我第一个反应就是,看来是进步了 。
避暑山庄|避暑山庄里神秘的历史
文章图片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承德,对避暑山庄一直念念不忘 。我觉得那里很美, 从居住的角度看应该很适合居住 。那里应该有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 也应该有天苍苍野茫茫的空阔,这在现在的快节奏社会中是多么难得的地方 。
余秋雨先生的了不起之处在于他独特的历史研究 。他也到避暑山庄去参观了,是借着一次出公差的时候在避暑山庄里面仔细参观了几天 。余先生看到了什么?他在避暑山庄里研究到了什么?
他研究了康熙皇帝,他研究了乾隆皇帝, 他研究了清史,他研究了明史,他研究了中国文化,他研究了文化 。
避暑山庄|避暑山庄里神秘的历史
文章图片

在余秋雨先生的眼中,避暑山庄不仅仅只是一个大的皇家园林,他的目光集中在了存留在避暑山庄里的各种碑刻, 那些碑刻是清朝的皇帝写给自己子孙的心里话 。余先生把避暑山庄里所有的碑刻都仔细研究了一遍 。
康熙皇帝建立避暑山庄不是为了自己享乐, 避暑山庄是他为了巩固边防而建立的“长城” 。他在批复一份奏章中向一位镇守边防的总兵解释了自己的思想 。那位总兵上书要求修复辖区内已经坍塌严重的长城 。
康熙皇帝说长城就不要修了,巩固边防不能靠长城 。从秦始皇开始修造的长城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能够真正抵挡住外敌的入侵 。明朝的长城修得那么坚固,我清朝不也打进来了吗?修造长城要耗费很多经费,长城沿线还要驻军,更要耗费大量经费,这给老百姓要带来多少负担?
避暑山庄|避暑山庄里神秘的历史
文章图片

而边防的巩固靠什么?真正的长城不是一堵墙,而是“人心” 。
“人心”是什么?说到底,“人心”实际上是文化!
康熙皇帝修建避暑山庄,每年带领一万多人的王公大臣精兵强将到这里来“木兰秋猎”, 实际上是他自己身先士卒不断练习骑射, 向所有的边境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以起到威慑作用 。另一方面,边境的蒙,藏,新疆各部康熙皇帝通过和亲,贸易等多种手段维持良好关系, 然后在避暑山庄外修建各个地区的宗教场所,就是承德的“外八庙”,尊重各地的文化, 每年和各边疆地区的代表在承德相见,你好我好 。
一方面避免边境上不必要的军事开支,给国内的老百姓省钱,另一方面通过尊重边疆各部的文化传统, 友好交往, 里里外外的“人心”都安抚了, 再加上每年的军事力量展示, 这就是康熙皇帝巩固边防的“长城” 。
避暑山庄|避暑山庄里神秘的历史
文章图片

中国老百姓最喜欢什么?
勤俭节约 。这是中国的文化,也是中国老百姓的“人心” 。康熙皇帝说穿了就是“文化大咖” 。他这个文化大咖还不止这一点, 坚持抗清的黄宗羲, 顾炎武等汉族的大学者都是康熙皇帝这个文化大咖给收复的 。
明末的文人都觉得清兵的入侵是汉文化的耻辱, 特别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文化抹杀, 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坚决不能接受,“誓死不事清”!而康熙皇帝却不是这样, 他很尊崇汉族的文化传统,非常尊重黄宗羲,顾炎武这样的文化名人 。他一方面诏告全国各地官员要积极向清廷推举汉族的饱学之士进京做官, 另一方面不断邀请顾炎武,黄宗羲等人进京为官,给国家做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