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邓艾终结蜀汉,但为什么少称赞?失败者姜维,却被热捧,值得思考

作者:龙思屹 监制:袁载誉
公元263年,魏相司马昭派兵伐蜀,被蜀汉大将军姜维阻于剑阁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其他将领和姜维苦战于剑阁之际,魏将邓艾“不讲武德”,选择绕过姜维,通过小路偷袭成都 。蜀汉后主刘禅是个“识时务的俊杰”,一看魏军已然兵临城下,和大臣草草商议后便“高举白旗”,蜀汉政权就此覆亡 。
邓艾|邓艾终结蜀汉,但为什么少称赞?失败者姜维,却被热捧,值得思考
文章图片
从战争的结果来看,奇兵制胜的邓艾本应该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角色,但事实上他的人气和口碑却远远不如姜维,这是为何?
首先,这和两人在人们脑海中的人设有着极大的关系 。
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已成“孤家寡人”的姜维思忖再三,认为拼死抵抗亦是徒劳,决定假意投降以图东山再起 。在钟会帐下,姜维察觉到了他的野心,希望借其光复蜀汉 。于是,他对姜维说:
“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 。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 。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着,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
韩信功高盖主惨遭屠戮的事例扰乱了钟会镇静的头脑,更撩动了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 。在姜维这一番话语的旁敲侧击下,钟会选择了叛魏自立,自称益州牧 。但天不遂人愿,钟会虽然反了,但他手下那帮人对大魏可是忠心耿耿,众人奋起反抗把他给杀掉了 。
邓艾|邓艾终结蜀汉,但为什么少称赞?失败者姜维,却被热捧,值得思考
文章图片
失去“靠山”的姜维自知大业难成,遂拔剑自刎 。
投降之后,姜维本可继续在军界发光发热或是坐享富贵安度晚年,但他没有 。为报知遇之恩他选择继续“折腾”,暗地里为光复蜀汉大业奋斗 。最终,他死了,但这番赤胆忠心仍旧被后人铭记 。
在人们心中,他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孤胆英雄,是忠义的代名词 。
相比而言,邓艾的人设就没那么“亮眼”了 。
邓艾攻克成都后,严格管束部队,不许属下劫掠,同时他还效仿东汉将军邓禹的作法,以天子的名义对蜀汉王室和群臣进行任命,一时间广受蜀地人民拥护 。
蜀人的爱戴使他骄傲起来 。在绵竹,他修筑起京观来宣扬自己的武功;私下里,他对蜀国士大夫们说:“姜维自然是一时英杰,但可惜遇到了我,这就是他为什么失败 。”
这一切都被他的死对头终会看在眼里 。在邓艾上表司马昭,献出平吴计谋和安置蜀王办法之际,钟会把他的上书改成了傲慢无礼的态度交给了司马昭 。
司马昭接到上书后心生不满,认为邓艾擅自分封实为僭越 。钟会看中了司马昭的小心思,又参了邓艾一本,说他笼络蜀地人心想要谋反 。于是,邓艾被司马昭下令抓捕,最终含冤而死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作为反贼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印象里,直到多年才得到晋帝一句不痛不痒的“邓艾创立功勋,束手受罪而不逃脱处罚,他的子孙也沦为奴隶,我常常同情他们,可任命他的嫡孙邓朗为郎中 。”,在这样暧昧的一句话里得到了平反 。
邓艾|邓艾终结蜀汉,但为什么少称赞?失败者姜维,却被热捧,值得思考
文章图片
邓艾在人们脑海中,只是一个功高盖主惨遭杀害的大将,屡见不鲜的角色 。
人们向来喜欢塑造英雄、崇拜英雄 。而邓艾一介居功自傲被杀的大将,人气自然不如悲情英雄姜维 。
其次,先入为主的立场问题也是一大原因 。
当代人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大多是来自《三国演义》这样的文学 。而《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先生以蜀国刘备这帮人的视角写的章回体小说,立场上是偏向蜀汉的 。人们更容易对蜀汉阵营共情,而非“武将能被吓死、文官能被骂死”的曹魏 。在人们看来,继承汉朝衣钵的蜀汉是正统,曹魏是反贼逆臣 。姜维是蜀汉后期“扛把子”,邓艾是曹魏阵营的将领,二人在阵营上的区别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他们的好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