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地区|山西省的区划调整,11个地级市之一,晋中市为何有11个区县?


晋中地区|山西省的区划调整,11个地级市之一,晋中市为何有11个区县?
文章图片

我们以各地的耕地为例 , 由于地质结构和气候不同 , 各地的耕地分为了沙土地、泥土地、旱地、水浇地等等 , 每一种耕地又分为了上中下等几个类型 。各地农作物的品种差异巨大 , 例如大豆、高粱、水稻、小麦等等 , 出现了五谷杂粮的说法 。依靠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 , 无法满足元朝的需要 。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 , 各方面问题很多 。
元朝结合了宋朝23路的经验 , 在金国行尚书台的框架下 ,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 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 。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 , 例如陕西行省、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等 。当时 , 鉴于山西地区的重要性 , 山西各地由中书行省直接管理 。每个省下辖了各个路 , 每个路下辖了各个州府 , 每个州府下辖了各个县 , 相当于4级区划 。
晋中地区|山西省的区划调整,11个地级市之一,晋中市为何有11个区县?
文章图片

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 , 奠定了行省制度的框架 , 但各方面并不完善 。元朝各个行省的面积太大 , 管理难度非常大 。地方机构设计粗犷 , 效率非常低 。1368年 ,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 , 根据明朝的实际需要 , 进一步调整了各地的区划 。例如撤销了路 , 设立了省、州府、县3级区划 , 这样的划分非常经典 , 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灭亡 , 前后总计几百年时间 。
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时期 , 随着明朝的迁都 , 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 。其实 , 我国很多省份的大体区划 , 其实都是在元朝统治时期设立的 , 例如福建省、河南省、广东省等等 。与现在的区划相比 , 已经非常接近 。在山西省内 , 设立了一系列的州府 , 总计下辖了6个府和2个直隶州 , 分别是:太原府、大同府、汾州府、平阳府、潞安府、泽州府、沁州直隶州、辽州直隶州 。
晋中地区|山西省的区划调整,11个地级市之一,晋中市为何有11个区县?
文章图片

17世纪中期 , 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 , 结合清朝各方面的情况 , 进一步调整了区划 。最终 , 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格局 。在清朝统治时期 , 山西省的区划 , 调整幅度非常大 。当时 , 山西省下辖了9个府、10个直隶州 , 分别是:太原府、平阳府、潞安府、汾州府、大同府、朔平府、宁武府、泽州府、蒲州府、辽州直隶州、沁州直隶州、平定州直隶州、忻州直隶州、代州直隶州、保德州直隶州、解州直隶州、绛州直隶州、吉州直隶州、隰州直隶州 。
总计下辖了6个散州、90个县 , 那么 , 什么是直隶州 , 什么是散州呢?直隶州同等于府 , 隶属于省管理 。散州同等于县 , 隶属于府管理 。在清朝统治时期 , 晋中市下辖的各个区县 , 隶属于太原府、汾州府、辽州、平定州、霍州等5个州府管理 , 情况非常复杂 。1912年 , 清朝灭亡以后 , 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阶段 。各地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 急需进入休养生息 。
晋中地区|山西省的区划调整,11个地级市之一,晋中市为何有11个区县?
文章图片

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 , 随着局势的逐步稳定 , 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阶段 。与此同时 , 一系列的重要项目 , 也在山西省设立 , 在山西省内设立了一系列的专区 , 例如榆次专区、忻县专区等等 。其中 , 榆次专区设立以后 , 下辖了13个县、1个工矿区 , 分别是:榆次县、平定县、盂县、寿阳县、祁县、太谷县、介休县、灵石县、平遥县、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榆社县、阳泉工矿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