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分页加载vs无限加载,你还能想到哪些信息加载方式?
编辑导语:什么时候用分页加载,什么时候用无限加载呢?本文作者总结了分页加载和自动加载的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供大家理清思路,在做交互稿时能够选择更恰当的方式。推荐对交互设计感兴趣的朋友们阅读。
文章插图
几天前,我接到一个搜索相关的需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用户通过关键词搜索相关文档。
这听起来就简单极了,你脑海中可能都已经出现交互稿的模样了吧。
我也是这么想的,三下五除二的便画出了交互稿,一个搜索框,一个内容区,一个分页,轻轻松松搞定~
文章插图
当我去给老板过稿时,他问我为什么不采用自动加载的方式。
说实话,我……没想清楚。
因此,接下来我仔细思考了两种加载方式(分页加载和自动加载)的区别,也是这篇文章的来由。
一、梳理思路除了梳理两种加载方式的区别外,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记录解决问题的思路,希望能够以小见大。我通常通过竞品分析、桌面调研和个人观察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文章插图
搜索是一个特别常见的场景,市面上有许多成熟的产品,比如Google、Bing等浏览器,知乎、微博等社区产品,它们的产品细节必然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因此,观察这些产品便是在研究最前沿和权威的资料。
其次是桌面调研,加载方式作为一个常用组件,网上肯定存在一些调研总结,我通常会通过Google、知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网站查找一些他人的总结。
个人观察也是十分重要的,产品经理有产品sense,设计师也有设计sense,只有多看多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不同组件直接细微的区别。
三种方式并非独立进行,而是互相融合、相互补充,最终得出结论。
二、不同加载方式的区别1. 分页加载分页加载便是在内容区底部放置分页按钮,用户可以通过页码切换信息。
文章插图
分页加载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对信息的数量以及目前所处的位置一目了然。
信息有10页还是100页,我目前看到了第几页,还有多久能够看完有很清晰的认知。
第二,方便回溯定位。
比如用户浏览到后面时,突然想返回去查找前几页的一条信息,是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分页实现快速跳转的。
第三,留给用户思考时间。
我们在点击页码之后是需要一定的加载时间才会出现信息的,这会打断用户的思路,可是也留给了用户一定的思考时间,我能够通过这个关键词获取到想要的信息吗,接下来是继续浏览还是离开网站呢?
我们再来看都有谁在使用分页加载。
咱们最常见的搜索引擎,例如Google、Bing和百度等以搜索为护城河的产品,都非常默契统一地采用了分页的模式。
文章插图
再比如邮箱、B端产品似乎都倾向于采用分页加载。
我刚开始一直想不通为什么google等搜索产品会使用分页加载,使用无需跳转的自动加载可以更快地达到目的啊。这时候,再回头看一下分页的特点,你会发现分页给予用户强烈的掌控感。
像Google、邮箱或者是其他B端产品,它们都偏向于工具型产品,用户使用时带有明确的目的,更可能用完即走,我们对于工具通常需要更强的掌控感。
2. 自动加载
文章插图
自动加载无需用户手动操作,一直下滑即可。自动加载有以下特点:
推荐阅读
- 知乎|知乎出了题,答案在哪里?
- 专栏|知乎出了题,答案在哪里?
- 百分比|3种状态+5种模式,从UX角度分析加载设计
- 马伯庸|商业化知乎,正丢掉基本盘
- 创作|关于视频,知乎找到了自己的方法论
- 知乎|微信视频号不排除收费,确实要让创作者挣钱了
- 付费|知乎:人在美国,何时回港
- 知乎|2022年,还做新媒体吗?
- 蔚来|8点1氪丨三只松鼠就模特妆容争议致歉;知乎回应在港二次上市;我国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2亿
- 知乎|知乎计划赴港上市,或在明年1月提交IPO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