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从BAT到TMD,互联网的下一波红利呢?( 二 )
尽管这种方式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互联网对于产业的扶持与发展,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将资本入局看成是互联网回归产业全部,未免有些太过简单和武断了。
说得难听些,如果仅仅只是以资本运作的方式让互联网回归实体产业,依然还没有摆脱互联网模式的牵绊。
在我看来,互联网回归产业,应当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互联网回归产业,并不是为了继续做互联网。
我们看到很多玩家在探索互联网回归产业的时候,同样会用互联网思维行事。
无论是早期的新零售,还是后来的社区团购,几乎都是如此。
如果回归产业,依然是在延续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思维和平台逻辑,那么,所谓的互联网回归产业,就彻底变成了另外一种类型的互联网模式,而失去了原始的本意。
我认为,互联网回归产业,并不是为了继续做大、做强互联网,而是为了让互联网化整为零,真正成为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所需要的“石油和发动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互联网需要蜕变。
即,互联网需要变成另外一种样子,借助这个样子,互联网可以和实体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与联系。
现在,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是,互联网的数字化。
通过互联网玩家的数据积累和整合来指导产业的生产、制造、供应、运输等流程和环节,让实体产业可以减少决策成本和运输成本,真正找到互联网与实体产业结合的最佳方式和方法。
因此,互联网回归产业,并不是为了做互联网,并不是为了继续建筑互联网与实体产业之间的高墙,而是为了寻找互联网与实体产业结合的最佳方式和方法。
其次,互联网回归产业,并不是为了继续获取和收割流量。
按照经典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式,很多玩家在回归产业的时候,多半是冲着产业本身的流量去的。
我们看到的新零售、金融科技等诸多概念都是在这样一种思维下衍生而来的。
尽管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以C端为代表的发展模式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无论是C端流量,还是B端流量,它们都是流量的一种。
如果互联网回归产业变成了一种流量获取的新方式,抑或是变成了新的规模和效率的游戏,那么,所谓的互联网回归产业依然还是没有摆脱互联网模式的困扰。
我认为,互联网回归产业并不是为了获取流量,而是为了放弃流量。
所谓的放弃流量,主要是指不再将收割流量作为发展的目的,而是将服务流量,做深流量看成是发展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玩家们本身就是流量。这就模糊了流量的概念,等到最后流量的概念将不复存在,互联网玩家与实体产业形成的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
在这样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之下,真正实现的是新型供求关系的建构,也就是说,在未来的社会里,我们将不会再看到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抑或是实体产业,大家都是同一种类型的企业,实现的是满足人们最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
再次,互联网回归产业,并不是依靠互联网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以互联网技术为底层技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或者已经开启。
因此,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如果我们在思考和探索互联网回归产业的方式和方法的问题上,依然还抱着互联网不放,抑或是还在依赖互联网技术。
最终,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互联网回归产业的内在驱动力依然是互联网技术。
那么,在互联网回归产业的问题上,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还是互联网的经济类型,而不是新经济类型。
在我看来,互联网回归产业的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以新技术为内在驱动力。
推荐阅读
- 小米区块链宠物“加密兔”宣布 3 月 1 日下线
- 邹非序|大吉大利,今晚吃啥?供应链危机持续,澳肯德基“无鸡可炸”
- 疫情|台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大物防联控 全链条监管进口商品疫情防控
- 巨头|互联网巨头请回答2022:裁员、抠门、开放、下沉、出海、技术
- 鲜香|2021中国冷链产业年会,信良记又成焦点
- 技术|技术合同的定义是什么
- 这事儿|陈亚男引起公愤?未经同意私自挂产品链接,商家得知后要求下架
- 蔡薇|服装供应链系统 SaaS 服务商领猫 SCM 完成超 1.6 亿元 A+ 轮融资
- 腾讯|互联网巨头请回答2022:裁员、抠门、开放、下沉、出海、技术
- 元宇宙|元宇宙或迎“终极形态”?马斯克为何如此力挺脑机接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