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应届生暗战大厂:多城实习、疯狂刷题、高三式作息( 二 )


我的秋招节奏比大多数人慢了一拍,当时身边已经有不少同学拿到了知名企业的offer,我一度非常焦虑,但拼命告诉自己:稳住不要急,好饭不怕晚。
一开始我连续面试被挂,整个人的状态都很不好。网易有道面试的前一天,我甚至一度打起了退堂鼓,还好及时调整了心态。之后每次面试被刷,我都安慰自己:格局要大、脸皮要厚、全当练手。
几次面试下来,我基本熟悉了安卓客户端岗位面试的套路,大概能猜到面试官会提出什么问题,也清楚了自己的短板。我又用了一个月时间专门针对心仪大厂的面试进行了学习,等我觉得自己火候差不多后,才开始投递简历。
其实,我这个岗位的大厂面试,难也不难。说难是因为大厂很看重求职者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所以面试至少包含当场写代码和技术问题交流,两者都很难临时抱佛脚,照本宣科也很容易被看出来,求职者需要下功夫学习,尽可能深入地理解原理。说不难是因为,大厂有很多家,岗位也很多,这个不行还有下一个,反正比考公务员容易多了。
为面试准备一年,我成了大厂offer收割机刘涵 | 22岁 某大厂后端研发岗offer
在同学眼里,我是个大厂offer收割机。
大三这一年,我面了六家互联网大厂,除了百度,先后拿到了字节、阿里、腾讯、美团、携程五家公司的offer。我选择了美团、阿里和字节,分别在北京、杭州、广州三个城市的部门实习,最终签订了其中一家后端研发岗的正式工作offer。
我学的是计算机编程,从大二暑期开始,我就在为去大厂实习做准备,每天固定练习写代码,重点了解各个大厂的面试规则和机制,有针对性地做简历、刷项目、练算法。互联网技术岗的实习生招聘标准和正式招聘差不多,有大厂实习背景能大大提高留用或者进入其它大厂的可能性,有些大厂甚至会互挖墙脚。
尽管这一年来互联网行业似乎被看衰,但从我的经历来看,大厂校招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考研。我面试实习的时候就发现,竞争对手除了本专业的同学,还有很多“生化环材”的C9名校毕业生,而本专业最终签约大厂的可能不超过30%。
就互联网现在的工作氛围和薪资待遇来说,几乎不存在“小而美”的公司。大部分小公司不仅加班多,还很可能“白嫖”加班。而且,小公司的工作流程相对大厂来说很不规范,这也不利于我这种新人在技术上的学习与成长。
对我们技术型人才来说,大厂除了能够提供更大的平台、给到更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还因为它用户非常多、应用场景比较复杂,往往会带来更多技术难题,多去接触并解决这样的案例,也有利于技术水平提升。
另外,针对程序员这个岗位,以后如果跳槽,大厂背景也是能力的一种证明。我还记得一个前辈对我说过,“能去大厂千万别去小厂,到时候HR会认为你是能力不够才去小厂的”。
干我们这行的都知道,加班是难以避免的,大部分公司都是接近12小时工作制,这一点我早就有心理准备。除了拼多多这类狼性文化、疯狂加班、被调侃“有命就来”的公司,大部分大厂应该都能适应吧。
我在大厂实习最大的感受是,压力大不大,主要取决于公司文化和团队氛围。像阿里的淘宝、字节的抖音这样的核心组,肯定是非常“卷”的,而且有些企业文化让人很想吐槽,比如明明是技术岗,却非要费劲去学习怎么做PPT、讲PPT。这对我来说是比较痛苦的,不像搞技术,花点时间学一学、练一练就会了。
也正是因为几段实习经历,我了解了不同大厂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架构,最终综合考虑了城市、公司和部门,选择了一个没那么“卷”、但待遇不错、也能锻炼的地方。目前我也即将入职这家大厂实习,希望自己不会被“打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