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姜鹏|近8000人从事袜业工作 年产值50亿余元丨天台白鹤:一双袜子带动一个小镇

从一个个家庭作坊,到建立白鹤国际袜业城;从摆摊卖袜子,到拓展电商市场,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
王姜鹏|近8000人从事袜业工作 年产值50亿余元丨天台白鹤:一双袜子带动一个小镇
文章插图
经历40余年发展变迁后,如今的白鹤镇早已成为“袜业之乡”“商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新模式,推动白鹤袜业进入发展新纪元。
“袜业是白鹤镇的传统产业,近8000人从事与袜子相关的工作,市场销售额占了我县袜业市场的70%,年产值50亿多元。目前,白鹤袜业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接下来,我们将致力于打造‘白鹤牌’袜业品牌。”白鹤镇工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吴伟令说。
王姜鹏|近8000人从事袜业工作 年产值50亿余元丨天台白鹤:一双袜子带动一个小镇
文章插图
袜业市场雏形
白鹤镇与袜子的缘分,要从“海带绳”开始说起。
上世纪70年代初,制造“海带绳”的原材料为当时国营袜厂的卡丝袜次品袜片,由于其加工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市场需求量很大,白鹤左溪村的村民也加入了生产行列。
后来,有村民开始对袜料残次品进行二次加工,在家门口摆摊售卖袜子。渐渐地,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被其他村民效仿。
王姜鹏|近8000人从事袜业工作 年产值50亿余元丨天台白鹤:一双袜子带动一个小镇
文章插图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左溪人”不再满足于对次品袜片进行简单加工,逐步引进较为正规的袜机,自行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不仅提升了袜子质量,也进一步丰富了袜子种类,销售市场也逐渐向绍兴、金华、杭州、上海等城市拓展。
“和当时国营企业生产的袜子相比,我们的袜子都是‘二等品’,经过二次加工后才能进行售卖,进价低,售价也低。”麦点袜业负责人陈云强说。
王姜鹏|近8000人从事袜业工作 年产值50亿余元丨天台白鹤:一双袜子带动一个小镇
文章插图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白鹤镇来买袜子,“全中国最便宜的袜子集散地”声名鹊起,加上当地商户善经营、肯吃苦,白鹤袜市场占有量大幅度提高。
在鼎盛时期,河南一个中等规模城市销售的袜子中,60%是白鹤生产的。
产供销体系的完善,使得产业集聚效应也逐步显现。2000年年初,白鹤袜业城在鹤栖新村成立,街头设摊销售的模式退出历史舞台。至此,白鹤拥有了“本土”袜业交易市场,白鹤袜业完成第一次产业升级。
踏着电商东风
白鹤袜业的第二次产业升级,关键词是“电商”。
电脑的普及,使得“一个人,一根网线,一台电脑”的发展模式,迅速在白鹤成为主流。2016年,白鹤镇被评为淘宝镇,是白鹤袜业踏入电商行业后取得的第一个成果。
2013年,刚大学毕业的王姜鹏成为白鹤第一批做电商生意的人。
“袜业是白鹤的传统产业,但那时候做电商生意的人还很少。刚开始时,一天有四五十个订单就很高兴了,现在一天的订单量能达到六七千个。”王姜鹏说。
电商行业的兴起,使得白鹤袜业的网络销售额超过10亿元,但电商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也愈发明显。
想要突破困境,只能寻求合作。
“我去义乌袜业市场实地考察后,发现义乌的袜子种类多、质量也不错,就决定与那边的生产厂家合作,他们负责生产,我负责销售。”王姜鹏说。
去年“双11”期间,王姜鹏的店铺一天销售额就能达到四五十万元。今年,他又在网上新开了一家店铺,同时通过网上直播的方式,吸引“流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