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今天的社交媒体如此糟糕,始作俑者是「免费的互联网」?( 三 )


「碎尸案没结束又来砍头,上海杀疯了?」
「这种人生性过于恶劣,应该拉去斩立决!」
「又是恐男的一天。不要靠近男人,会变得不幸。」
社交网络|今天的社交媒体如此糟糕,始作俑者是「免费的互联网」?
文章插图
人们会抵触、反感、憎恨、不甘、激愤、暴怒,又痛快淋漓……但后来,一切消失得就像太阳底下毫无新鲜事。只要没发生在身边,那就是远在天边。尽管事件过程还未通报,真相可能还会反转,但真相总是过时的,最终结果通常缺乏关注。
只是一场即时的「情绪狂欢」。
所有人都想让你当下「爽」。社交平台让你当下「爽」,新闻发布者让你当下「爽」,网民对骂让你当下「爽」,我们自己也让自己当下「爽」。直到累了,倦了,麻了,但没人会担心。反转马上就要来了,另一波更「爽」的新闻马上又要降临。
没有最爽,只有更爽,娱乐至死,无法停止。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现实网络交织的爽剧。我们是生产者、旁观者、也是剧情推动者。
没人察觉「撞见一颗头颅的外卖员」会越来越多。
这话能当评论放出来吗?@方嘉文
社交网络|今天的社交媒体如此糟糕,始作俑者是「免费的互联网」?
文章插图
因熟练的调教,我的社交网络推荐算法基本只会为我提供「哈哈哈哈」素材,而主要看新闻也来自权威媒体或是「手工打造」的 Newsletter,「网怒」于我个人生活影响不多。
然而,在工作上却得面对不少。
因找选题而去刷的各大热搜榜,或是平常推文后筛选阅读的评论,经常都会让人看到乳腺增生。
于是,我想了个自我调节的方式 —— 以过评论的标准来跳着看内容。
这话有带来实际信息吗?这人有好好说话吗(羞辱性语言不是表达观点的必备元素)?评论有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论据支持吗?
如果没有达标,再问一句:「我认识这人吗?」
不给它曝光或带来潜在的流量,这回应于我就足够了。
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刘凌歌
——我时不时就会想起这句话。
我可以不跟着微博大 V 套娃似的转发一张「能实现你下个月愿望」的小鹿图片,但还是忍不住看着豆瓣里没有事实依据的明星八卦乐乐呵呵,我会尽可能不去被别人的观点影响,但看到部分评论仍会产生强烈的不认同甚至是反感。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当有用户发表人身攻击的言论时,如果社交媒体及时跳出「这条内容可能伤害到他人,你真的要发布吗?」的弹窗,很多人看到后会选择不再发布。
社交网络|今天的社交媒体如此糟糕,始作俑者是「免费的互联网」?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Tobias Rose-Stockwell,爱范儿译
「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这句话就是我互联网冲浪时的脑海弹窗,多次拦截了我的「逞一时手快」。
自我之像,不在镜中@冷思真
斯坦福大学网络观察室技术研究经理 Renée DiResta 说,互联网上最贵的东西有两样,其一是注意力,其二是情绪。如果你能妥善地管理好这两者,那么就是你玩互联网,如果你管理不好,那就纯剩互联网玩你了。
大部分人都在被互联网玩,我也是。
其实人更愿意互动让人更愤怒的内容是很正常的。毕竟名流争家产的新闻都比热恋情侣热门,随机杀人也比乐于助人受关注,坏事做尽的渣男也比甩手不管的爸爸更招骂。人们喜欢的是那些挑战自己阈值的内容,看得越多,越有情绪,阈值越高。
所以当你觉得世界陌生的时候不要害怕,只是展现在你面前的世界陌生。
王者荣耀的打野英雄镜有句台词是「自我之像,犹在镜中」。但在社交网络的世界,你看到的不是真实、完整、显示的世界。就像图片中的苹果明明是个好苹果,但在社交网络,它会被啃噬,被缩略,被曲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