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东软入局智能汽车软件赛道,华为却已经用事实证明:这条路很难!

对于软硬件高度耦合化的智能汽车产业来说,留给软件外包供应商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前不久,我国知名的软件方案供应商东软集团宣布,旗下负责智能汽车基础软件业务的东软睿驰拿到了6.5亿元的融资,这是东软睿驰首次对外开放融资,因此这也被视为是东软集团正式吹响了进军智能汽车软件外包的冲锋号。
净利润|东软入局智能汽车软件赛道,华为却已经用事实证明:这条路很难!
文章插图
这些年,智能汽车基础软件产业随着智能汽车市场的发展迅速壮大,对于中国软件巨头东软集团而言,做出进军这一领域的决定显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个极度重视软硬件耦合的 行业,一直在智慧城市和医疗领域大展拳脚的东软能够复制过去的成功吗?
智能汽车基础软件产业,东软急需的业务突破口
与大多数人所知道的一样,拥有「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软件外包行业龙头」等等诸多称号的东软集团并不缺钱,其市值高达118.5亿,高于软件服务行业平均水平,净资产达84.7亿,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可以说,从财报上的数据来看,东软绝对算是中国软件服务行业最能赚钱的几家头部公司之一。
不过,在东软这些不可谓不光鲜的业绩之下,其下降明显的净利润与触及增长天花板的营业收入,仿佛在暗示它现有的业务已经来到了一个拐点。
数据显示,2018年东软集团的营业收入虽然也和2017年差不多,都是71亿元,但是净利润却大幅下跌,从2017年的10.58亿跌至2018年的1.10亿,只挣了上一年的零头。
不止于此,东软集团在2019年的营业收入虽然增长至83.66亿元,但是净利润却进一步下跌至3718.14万元。
净利润|东软入局智能汽车软件赛道,华为却已经用事实证明:这条路很难!
文章插图
2020年,东软集团净利润下跌的趋势被扭转,达到1.31亿,但是营业收入却跌到了76.22亿。坦诚地说,与2017年的高光时刻相比,今天的东软其实已经只剩下了高营业收入的空架子,内在的高净利润已不复存在。
这种营业收入在70~80亿元之间反复徘徊、净利润大幅下跌的状况,让东软的困顿局面浮出了水面——现有业务到顶增长乏力,公司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要拓展一项全新领域,赚取高净利润的时候了。
纵观如今的软件市场,最为火爆的莫过于受政策、市场两方面一起推动的智能汽车基础软件产业。市场规模随着参与者的蜂拥而入而迅速膨胀。据数据预测,2025年我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有望实现从2020年的567亿元跃升至1030亿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或实现从844亿元到2250亿元的翻倍式提升。
将智能汽车基础软件产业称为下一座科技金矿,绝对是实至名归。
因此,对于营业收入触及天花板、净利润大不如前的东软集团来说,进军智能汽车软件产业 无疑是手边所有选项中最佳的选择,不仅可以挽救眼下业绩下滑的颓势,近乎无穷的想象空间还能够大幅提振投资者信心。
对于东软来说,选择正式入局该产业除了因为它具备非常可观的市场前景以外,东软自身的积累也使得它相比同方向的竞争对手更具优势。
据东软自己在媒体上的介绍,东软自从1991年就开始车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至今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并且在这期间推出了多达28项智能汽车互联领域的解决方案。
净利润|东软入局智能汽车软件赛道,华为却已经用事实证明:这条路很难!
文章插图
所以在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东软集团选择一个既受市场青睐、未来发展空间极大,且自身还拥有丰富经验的领域,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在整个产业尚处于朝阳时期时进场,不仅使其能够占据先发优势,而且还能得到更多资本青睐,堪称一箭双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