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广告,应不应该上「智能车」?


智能汽车|广告,应不应该上「智能车」?
文章插图
没有人知道智能汽车的盈利手段到底有多少种,但目前来看,以互联网思维打造智能汽车的主机厂,似乎也正在沿袭着互联网的盈利模式。
前几天,一位蔚来车主在微博隔空喊话,声称蔚来汽车在导航界面弹出广告,导致其无法使用导航地图。
尽管蔚来汽车官方迅速回应,但网友关于蔚来汽车究竟是否存在弹窗广告,是否应该含有广告的热议并未在短时间内停止。
如果将目光移至全球范围,不仅是造车新势力,部分传统主机厂也正在拥抱互联网思维,试图提供车载系统广告服务。
看起来,广告“上车”不再是偶然现象。一个问题也因此出现:智能汽车盈利模式,会走互联网公司的老路吗?
是不是弹窗广告?近日,一位网友发布微博称“所谓的'用户型企业'就这?缺这点钱吗?真是够贴心的呢。导航界面弹窗广告,让你不用看地图了。加点广告怎么了.jpg"
其配图显示,一则内容为“蔚来NIO Life旗下全新时尚环保品牌BLUE SKY LAB,上海时装周首发,10月15日20:10全球首播”的页面遮挡导航地图大部分面积。
智能汽车|广告,应不应该上「智能车」?
文章插图
该微博发布后,部分蔚来车主在其微博评论,该用户并非在客观地传递信息,蔚来汽车的广告也并非强制性弹窗广告,只有用户主动下拉通知中心并点击对应推送才会展示。
【 智能汽车|广告,应不应该上「智能车」?】此后,该用户提到蔚来汽车已经撤回该广告,也承认并非弹窗广告,但其依旧认为智能汽车不应该存在广告。
对此,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对媒体回应称,这是蔚来的业务通知推送,蔚来汽车不会利用车机屏幕开展广告业务。
这条试图澄清事实的回应,也引出网友的另一番讨论:主机厂的业务通知,算不算广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广告”的定义是: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暂且抛去其究竟是否为广告的争论,在通过车机屏幕展示广告进而盈利的这条路上,已有主机厂开始行动。
广告“上车”由来已久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传统主机厂就率先尝试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告推送。
2013年的一次通用季度业绩会议上,通用汽车CEO艾克森宣布,通用汽车将在2014年出售具备互联网功能的汽车,2015年全线更新车载信息系统。
当时讨论的具体形式是,通用汽车为乘坐在具备互联网功能汽车后排的乘客提供流媒体视频服务,并从中收取广告商的投放费用。此外,通用汽车还预计与每位签订网络注册服务的消费者收取20美元。
四年后,通用汽车似乎寻找到了更为隐秘且现代化的广告方式。
坊间传闻,2017年底,通用汽车曾对洛杉矶和芝加哥地区的90000名驾驶员进行长达三个月的监听。
(注:信息来源于 The Verge)
通过监听驾驶员的习惯,通用汽车将一些隐私数据如广播电台、音量、停靠地点等信息保存,再经由车内的Wi-Fi信号将数据传送至通用汽车的服务器。通用汽车在筛选数据后,会把数据出售给对应的广告商与广播业者。
尽管通用汽车对此辟谣,表示其并未出售用户数据,但承认这一概念处于理论阶段,对于广播行业对抗流媒体有益。
除了通用汽车之外,福特汽车在今年5月获得智能汽车中控屏广告专利,试图通过车机屏幕向用户推送广告。该专利显示,车内的摄像头将识别视野范围内广告牌中出现的品牌及产品,并向用户推送相关品牌网站、电话等信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