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中国职业社交简史:Copy to China时代的岔路( 四 )
在中国,社交类产品更为可行的路径是先成为用户聊天、沟通的工具,形成网络效应,用户在网络中产生内容沉淀、关系链与信用背书,加强网络效应。随着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越来越逼近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数,微信事实上其实也成为了中国第一的“职业社交软件”。
尽管领英在2021年退出了社交赛道,但中国职业社交的“脱领向聊”的进程早已开始。2015年1月,钉钉上线;2016年4月,企业微信上线。到了2019年,字节跳动自用的飞书也加入了战局。巨头重视商业场景下的沟通,更加重视职场身份人形成的网络效应。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为什么中国是统一的,而面积差不多的欧洲是分裂的?”回答者列举了地理、文化、民族、交通甚至是瘟疫等因素,争论不已。争论中也悄然达成共识,地缘变量在历史长河中,悄然铸就了不同的政治形态。
而职业社交在中国的演变,或许正如历史分裂的欧洲,随移动互联网助推散落在各个互联网公司的局部。领英暂停中国职业社交,但中国职业社交的故事,仍在不同的角落继续。
推荐阅读
- 空中上网|中国电信推出空中上网产品
- 网络攻击|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
- 网站|外媒:乌克兰政府网站遭到大规模网络攻击
- 新社|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
- 行程码|中国电信回应“行程码查询异常”:相关扩容设备测试所致
- 电商|为何中国电商压制实体,而日本实体店却“干翻”电商?有4点原因
- 市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后来者持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