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饿了么和美团又同时看中了一条赛道( 三 )
平台做智能柜的逻辑,其实可以和雪糕品牌来类比。早期,雪糕品牌也是通过冰柜的铺设来打造起一张细密的线下经销商网络。国内最早这么做的是可爱多的和路雪,1993年进入中国的和路雪早期平均每年向市场投放6000台冷柜,到2003年十年间共投放6万台。通过免费给小外卖老板提供冰柜的“冰柜策略”,让它的市场占有率一路升到第一。
规模化的设备占点,可以拿到更高的市占率,这是早被验证过的路径。和冰柜们不同的是,饿了么和美团的外卖柜目前是双方互通的——不像和路雪,宁愿收回自己的冰柜也不愿让别的品牌入驻。长期看,外卖平台竞合中的竞才是长期存在的局面。对平台来说,智能外卖柜完全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业务。不仅是存放外卖,还可以存放更多。
2020年,社区团购最火热的时候,曾有一批创业者涌现出来,他们做的是生鲜自提柜。这种生鲜自提柜往往包括冷藏功能柜、冷冻功能柜和重力检测系统软件。为消费者提供24小时的新鲜商品,支持消费者随时购买。但是这对成本和库存的掌控能力非常高,用户没有培养起为这项服务付费的习惯,生鲜又是高损耗品类,生鲜柜就成为一种低盈利能力的尝试。
「电商在线」认为,生鲜柜可以是外卖柜商业化路径的选择之一。与2020年那批生鲜柜创业者不同,外卖柜后期规模化后也不排除收少量费用的可能。这就意味着,外卖柜天然就有外卖平台的大量外卖订单支撑,不用过于担心盈利的问题。创新业务可以向水果、蔬菜等多个品类尝试,前者可以为后者持续输血。
如果把眼光放到更高的层面来看,美团有美团优选,饿了么有卖菜业务,阿里还有盒马NB和MMC的社区电商业务,规模化的外卖柜布点,很有可能和菜鸟驿站一样,成为新业务的基建储备。
从社区团购,到一个小小的外卖柜,商业零售体的形态不断变幻,很难说哪一条是最光明的路径。但眼下来看,距离这些业务延伸的可能性,依然言之过早。短时间内,饿了么和美团的外卖柜之战会继续胶着。规模化,是比商业化更前行的一个指标。
推荐阅读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高智能方程式|为什么QQ飞车里能开蓝翔挖掘机?
- 微信|微信状态还能这么玩?自动加上“监控”,好友吓坏了
- 收割|什么都不会怎么做知识IP?
- 大型超市|大型超市靠什么赚钱?很多人以为只靠卖货,其实还有2个隐藏途径
- 智能头盔|饿了么测试智能头盔 计划年内在发放超100000顶
- 天猫|电商行业怎么了?大批商家退出淘宝,4个原因很现实
- 银行信用卡|京东白条升级为“白条卡”只是“业务落地”?背后的业务逻辑究竟是什么?
- 熊猫烧香|还记得“熊猫烧香”吗?那制作这个病毒的小哥,现如今怎么样了?
- 淘宝|拼多多的东西为啥那么便宜?知情商家说出原因,满满都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