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企业信用修复的意义有哪些?对企业有哪些好处 ?
谈好的生意,却莫名其妙地黄了?参加项目投标,还没竞标就被刷掉了;向银行贷款,也被无情拒绝;近几年,随着信用建设日趋完善,因为失信被工商部门拉黑,受到行政部门的联合惩戒;“信用破产”从而错失商业机会的例子屡见不鲜。
那么失信企业的信用能不能修复呢?答案是可以修复的。
为了保障企业失信主体权益,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2019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中国”网站及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的通知》,对“信用中国”网站及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的修复工作予以规范,并规定了行政处罚信息修复条件。
首先,申请人须已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完成需要整改事项;
其次,申请人公开做出信用承诺,并提供身份材料;
最后,行政处罚信息在信用网站上的公示时长已满足最短公示期。
一般情况下,按照失信行为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可将行政处罚信息划分为涉及一般失信行为和涉及严重失信行为。其中,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为3个月到1年,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为6个月到3年。
信用修复机制是一种允许失信主体实行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失信主体主动改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社会不良影响和提升信用水平,对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而言,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一般不参与招标投标,也不需要到银行贷款,主动开展信用修复意愿不强,认为信用修复无关紧要。事实上,追求利益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企业失信后,面临着多部门联合惩罚及信息公示,将直接减少其市场交易机会,甚至陷入经营困境,而信用修复制度允许失信企业恢复正常信用状态,从某种程度上可间接恢复、增加其市场交易机会,进而提高预期收益。
因此,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都要高度重视信用修复,维护好自身信用。
“企业一旦受到行政处罚,相关信息就会同步到‘信用中国’网站上公示,影响企业参加招投标、政府采购等资格。”业内人士说,交了罚款并不意味着“麻烦”就会自动解除,企业需要先主动整改,纠正失信行为,再申请信用修复。
【 信用|企业信用修复的意义有哪些?对企业有哪些好处 ?】更多交流关注加私信,华枫李恒问您服务。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迅销集团|新疆回应“山姆下架新疆产品”:劝相关企业不要割自己肉贴美国脸
- mspoweruser|微软 SMS Organizer 短信应用更新:修复三星手机 Bug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封号|亚马逊新CEO上任,中国电商成重点封号对象,企业半年亏损7.4亿
- 银行信用卡|京东白条升级为“白条卡”只是“业务落地”?背后的业务逻辑究竟是什么?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 安全|“网络大流感”ApacheLog4j2漏洞来袭“云上企业”如何应对?
- 微信|企业微信最新数据:活跃用户数量为 1.8 亿
- 信息页|企业微信4.0重大版本正式发布:支持微信客服、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