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外媒感慨中国的发展迅速,却浑然不知,中国国内商业竞争太激烈了

如今双十一马上到来,中国又要重新开始过热热闹闹的购物节,可国外也突然涌起了一股讨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潮。德国媒体在报道中对于中国的发展大书特书,称中国的GDP在过去短短30年里增加了32倍,远远地将世界其他国家都抛到身后,发展第二快的波兰也才翻了10倍GDP,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中国如此夸张的成绩。
gdp|外媒感慨中国的发展迅速,却浑然不知,中国国内商业竞争太激烈了
文章插图
【 gdp|外媒感慨中国的发展迅速,却浑然不知,中国国内商业竞争太激烈了】并且文章对于中国的规则也进行了描述,认为中国现如今正在不断主导国际的规则。像是欧洲的互联网企业都开始不断的借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特色,例如:扎克伯格的脸书破天荒地开始模仿起微信、抖音等特色和创意;亚马逊则开始偷偷学师阿里巴巴公司,开始创建自己的“支付宝”金融模块;社交媒体INS则开始模仿抖音国际版推出自己的热门短视频应用。
gdp|外媒感慨中国的发展迅速,却浑然不知,中国国内商业竞争太激烈了
文章插图
中国的发展和创新已经无法忽视,再也无法单纯将中国视为一个抄袭和模仿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无法被忽视。在中国现如今的庞大消费市场上,中国人旺盛的消费欲望让国外公司眼馋不已,一个个国外公司开始试图进入中国市场,并想要在中国的巨大蛋糕身上切下狠狠的一块。
中国的企业也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和投入。例如电商行业老冤家的阿里和京东,都在服务消费者方面不断革新。阿里开始深耕电商并且推出类似京东的天猫商城,在低端消费者市场又推出廉价淘宝来对抗拼多多。京东则开始注重消费者的体验,要求尽可能地缩短消费者在物流上耗费的时间,让消费者能够第一时间拿到购买的商品。
gdp|外媒感慨中国的发展迅速,却浑然不知,中国国内商业竞争太激烈了
文章插图
而其他的国内电商也没有束手就毙,拼多多除了低端市场的竞争以外,也开始跟世界最热门的手机厂商苹果合作,来推进拼多多的电子商品售卖份额。唯品会则努力地与国际大牌合作,利用国际商品的溢价来打价格战,吸收更多的优质和精英客户,联手顺丰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上门退换货服务。
国外还在惊讶抖音、淘宝等中国创造的时候,中国国内的消费者市场已经真刀实枪地血洗了不知道多少轮,能够活下来的角色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为什么?因为那些跟不上竞争对手的公司基本都已经死了,而且是死得极为凄惨的那种。
gdp|外媒感慨中国的发展迅速,却浑然不知,中国国内商业竞争太激烈了
文章插图
大量国产手机厂商消失在市场上,一些则沦为山寨机的代名词,一些则无奈转型不再寻求手机市场的突破。根据相关的企业调查报告,中国普遍的企业生命周期只有5-8年,很多创业的公司还没有见到消费者这一层次,已经被凌空而出的对手将未来的路完全堵死了。相较于美国而言,中国每年倒闭的企业数量超过美国10倍,能够做大做强的企业却是寥寥无几。
国外媒体之所以对于中国大惊小怪,其实也是对于中国国情的陌生和不熟悉。善于将欧美国家看作是整个世界的国外媒体,哪里知道看似平静的中国市场,实际上以他们难以想象的激烈程度不断的竞争和厮杀着,所有的创新和改变都不是简简单单能够出现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复杂且危险的商海当中走出来的结果。
(文/无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