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非现场执法”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新民晚报讯 (首席采访人员 姚丽萍)数字时代,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非现场执法”将成常态。那么,监控设备取证条件下,个人信息数据如何保护?今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管理领域非现场执法规定》,保护个人信息和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并行不悖。
保护当事人陈述、申辩权
什么是"非现场执法"?就是数字时代特有的执法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 固定违法事实,采用信息化等方式进行违法行为告知、调查取证、文书送达、罚款收缴。
立法审议中,一个共识是:通过非现场方式开展执法,要特别注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保护,保护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权。
为此,本规定第12条明确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部门应当设置指定处理窗口,采取信息化等方式为当事人陈述、申辩提供便利。同时,第15条明确,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浦东新区城管执法部门应当通过短信告知或者语音电话等方式进行劝阻教育,责令及时改正;当事人及时改正且违法行为轻微的,不予处罚 。
做好“内控”防止信息泄露
非现场执法,利用监控设备取证,对执法部门的信息数据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处理好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加强执法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和内控,防止信息泄露——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部门不得违法采集自然人的行踪轨迹、生物识别等敏感个人信息;制定信息数据保护规范,建立信息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和信息数据查询制度,明确本单位工作人员的查询权限和查询程序,加强信息数据安全保护。
【 泄露|“非现场执法”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第16条明确,对于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当事人的个人信息、隐私或者商业秘 密,浦东新区城管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否则,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