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满100减30”“送红包”……这些“优惠活动”真能为我们省钱吗?
“满100减30?抢津贴用积分?
组战队分红包?先付定金定金膨胀?
前100位优惠还送赠品?”
文章插图
每年三番五次地搞活动,商家总得有所收益才愿意大费力气弄,那么商家究竟是如何考量的呢?
事实上,很多商家通过设置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优惠规则,筛选出了对价格不敏感、愿意花高价购买的人群和对价格敏感、愿意参与活动的人群,从而对不同人群制定了不同价格,这种做法本质上是“价格歧视”。
什么是“价格歧视”
首先,让我们来正视“歧视”这个词。
在许多社会现象中,我们见到的一些关于“歧视”的词汇往往是贬义的,像是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等。但在经济学中,“歧视”是一个中性词,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词,你也可以叫它“区别对待”。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商家是如何利用价格歧视获取超额利润的,可以跟着团团开动一下数学思维~
文章插图
我们假设商家的生产成本为P0,当商家统一定价为P1时,消费者需求量为Q1,此时(P1-P0)*Q1就是商家获取的利润。
但有一些富有的消费者,他们的心理价格其实高于P1,绿色小三角是他们感觉自己“占了便宜”的部分,在经济学中称为“消费者剩余”。
还有一些贫穷的消费者,他们的心理价格低于P1但高于成本,如果商家以稍低于P1的价格出售给他们也能赚钱。但由于统一定价,消费者无力购买,这对双方来说其实都是一种损失。这种损失称为“无谓损失”,用红色小三角表示。
价格歧视就是一种神奇的工具,能够让商家向富人卖出更高的价格,收割消费者剩余;让穷人负担较低的价格,弥补无谓损失。最终结果是,商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价格歧视的三个等级
根据歧视程度的高低,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下价格歧视的三个等级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也叫完全价格歧视,商家根据每一个消费者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卖价。
现在有一批T恤,它们在布料、制作工艺等方面完全相同,但商家从消费者的衣着、气质判断出其经济条件差异,并给出了不同的定价。
文章插图
二级价格歧视:商家根据不同的购买量制定不同的价格,“买的越多越便宜”。
彩妆产品中常用的“第二支半价”销售策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文章插图
三级价格歧视:商家根据消费者的外部特征进行市场划分,对不同类别的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
完全相同的软件和路线,叫车价格却比别人高,只因是老客户?网约车用大数据“杀熟”,老客户的需求弹性低、对服务依赖大,因此更容易被索取高价。
文章插图
如何规避价格歧视
我们对价格歧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在生活中该如何规避价格歧视呢?
一方面,我国早在2019年1月1日就已经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将大数据“杀熟”等有违商业道德的价格歧视手段纳入监管范围。去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在线旅游经营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表示,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消费特征的旅游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