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者|大学生平均生活费近2000元,为啥还不够花?( 二 )


参与者|大学生平均生活费近2000元,为啥还不够花?
文章插图
同时,根据《2020年中国北上广深地区大学生火锅消费行为洞察报告》,2020年北上广深四地在过去半年有火锅消费经历的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约为2705.5元。
有火锅消费经历是否意味着偏高的生活费我们不得而知,但一线城市的饮食费、住宿费、交通费较高却是实实在在的。此外,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相对完善、出行便捷,商场、电影院、KTV、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娱乐休闲场所也相对数量多、覆盖广,生活在这里的大学生可能拥有更多元的消费选择与消费意愿。
其实每个月父母会给大学生多少生活费,这个并没有具体标准,主要还是根据家庭自身经济条件量力而行。而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第一次掌握经济的主动权,也是培养自身正确消费观的机会。
━━━━━
大学生的钱都花在了哪?
时间倒流回90年代,受限于特定时代发展的消费环境,彼时大学生的生活费开支里,饮食消费占据大头,恩格尔系数高达89.4%。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2007年时,大学生的衣着、娱乐开支已经成为一笔不可忽视的开销。而至当下,大学生的消费场景更丰富多元,饮食消费的占比已经下降到半成以下。
参与者|大学生平均生活费近2000元,为啥还不够花?
文章插图
可以看出,在1994-2007年间,大学生每个月饮食消费支出仅由89.4%下滑至83.8%,但截至2018年,饮食虽然仍旧是占比最大的消费支出,但已仅占43.9%,大学生们将其余生活费用在了结构更为丰富的消费中。
近年来大学生消费结构分层更加细化了,对于衣着的支出整体上升,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美”的追求;“异军突起”的各路奶茶咖啡饮品店使得零食饮料支出独占一头;越来越贵的纸质教材和浩如烟海的阅读材料成为必要的学习支出;各种宿舍收纳神器、装饰好物也在生活用品中占比不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们在流媒体方面的花费增加了,连续包月包年的音乐APP、视频APP、网站会员已成为常态。
数码产品更新迭代飞速,购买数码产品也成为一项较大支出,据《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大学生平均每14个月更换一次手机。
由于疫情,许多学生居家上课或出校困难,线上购物与校内商店成为首选。也是这几年,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喜欢的博主UP主的种草、朋友的推荐也成为许多人的消费选择,但同时大学生们对网络KOL的甄别和自主思考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人际社交成为新兴支出且占比较高,在这个“社恐”越来越多的年代,不少人却不得不为社交支付一些费用。与以往相比,当代大学生的娱乐休闲生活有了更多选择,密室、探店、展览、戏剧、演唱会……多样的选择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充实精神世界以及找到兴趣所在;朋友小聚、同门聚餐、社团团建等各类社交场合也比以往更多了。
━━━━━
超过一半大学生使用过超前消费分期产品
不少大学生走上理财道路
时代终将属于年轻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多层次的消费场景,大学生作为年轻的消费群体,更愿意在这些场景里消费买单。
眼下,“双十一”的购物热潮正在影响着这个崭新的社会群体。作为中国最年轻、最有消费欲望的大学生是这次“双十一”狂欢节的主要参与者,虽然大学生消费的金额有限,但是,大学生的消费热情却是最高的。
所以对于大部分没有收入的大学生而言,即便是拥有固定可支配生活费,但仍有大部分学生会超前消费。
据《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数据显示,使用过分期产品的大学生占比50.7%,分期付款为过半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消费支撑。利率相同的情况下,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花呗、白条作为透支手段使用,信用卡在拉新用户上的优势并不明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