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龙岩互联网大会专题报道(四)| 高新技术

编者按:为全面总结今年以来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成效,市大数据局近期征集了各县(市、区)在推进数字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在“数字龙岩”微信公众号分期刊发,供大家学习借鉴,共同推动我市数字经济集聚发展。
近年来,武平县深入贯彻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数字福建、数字龙岩工作大局,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好“互联网+”文章,全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政府治理、民生保障深度融合。我县自2015年在全市率先启动“智慧武平”建设以来,共实施智慧应用项目60个,累计投入资金约2.15亿元,每年支出运营费约1847万元。
第二届龙岩互联网大会专题报道(四)| 高新技术
文章插图
【第二届龙岩互联网大会专题报道(四)| 高新技术】一、着力完善保障机制,高效推进智慧项目建设一是强化组织领导。2019年,成立副科级事业单位武平县大数据服务中心。2021年5月,成立“数字武平”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担任组长,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并兼任数字办主任,并组建10个工作专班,形成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数字办统筹协调、工作专班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系统推进。制订出台《智慧武平升级实施方案》《关于统筹推进智慧武平项目建设的通知》《关于启用武平县公共服务云服务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规范、有序推进全县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三是强化人才保障。近年来,共引进数字产业类专业人才22名,含研究生7名、本科生15名,主要充实到“数字武平”相关领域,增强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二、着力建设“数字政府”,推动政务服务提速增效
第二届龙岩互联网大会专题报道(四)| 高新技术
文章插图
一是聚焦民生领域智慧建设。建成民生服务i武平系统,逐步完成建设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应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在全市率先推出线上“口罩预约”服务,两小时内上万口罩预售而空;在全省首推“电子消费券”,助力全县餐饮业复苏。二是聚焦智慧政务建设。建成覆盖县乡一体协同办公系统,建成全县政务钉钉平台,有220个组织机构注册使用钉钉,总使用人数超5000人,推动无纸化办公。建成武平县政务数据资源中心,实现与市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建立实时的数据回流机制,加快构建全县统一的指挥调度和数据汇聚分析平台。目前,累计实现数据共享115.36万条,汇聚292.96万多条数据量。三是聚焦提升“放管服”效能。建成全流程网上办事统一平台,充分运用行政审批统一平台及手机终端APP,全面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企业从设立登记到竣工验收阶段由法定时间480个工作日压缩至46个工作日。
三、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激发产业转型升级动能
第二届龙岩互联网大会专题报道(四)| 高新技术
文章插图
一是坚定不移把以新型显示为重点的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战场,全力推进信息产业链招商,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现有信息企业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家,1–9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产值40.45亿元、增长29%。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5G)发展。5G网络专项规划已通过市专家组、县规委会评审,目前已完成142个5G基站建设。三是深化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每年开展企业“上云上平台”推介会,助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2021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区县行”首站在武平举行。目前,全县有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1家,有7个项目入选“2020年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有11个项目入选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第二批),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3家企业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2家企业的智慧工厂项目列入市“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项目,世能科泰的“服务化延伸”被省工信厅列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典型应用案例”。四是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加快集聚。2015年6月武平县成功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全县注册电商企业达476 家,2021年以来全县实现电商交易额27.8亿元。五是在全省率先开展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利用区块链技术助力破解林农申贷抵押难、程序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2021年7月平台运行以来,县内共9家金融机构在平台上提供了43款林业信贷产品,378户林农通过平台提交了融资申请,已成功放款293户,授信额度共5494万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