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者|「个人信息可携带权」正式生效,一场影响你我的产业变革拉开序幕( 四 )
从用户的视角看,DDTP的运作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两步走”:
- 第一步:用户从数据提供者处下载个人信息数据,并存储在个人指定的位置。存储位置可以是本地,也可以是云或其它位置。为了确保个人真实意愿、防止真实数据被篡改、保持传输给接收者的个人信息与提供者提供的个人信息一致,经用户授权后,可进一步引入权威中立的第三方机构见证数据存储过程,并获取相关文件的哈希值(而非源文件)作为“数据指纹”存储于区块链上。
- 第二步:用户将下载的个人信息数据传输给数据接收者,并对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等进行授权。数据接收者收到数据文件后,可以通过“数据指纹”的核验,完成验真过程。与此同时,个人所有授权记录、数据接收者的具体使用情况也皆可在链上进行记录,便于个人未来追溯相关文件的流转。

文章插图
DDTP模式运作逻辑|引自《DDTP——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白皮书》
和已有的个人数据携带模式相比,DDTP将“个人”在数据携带过程中的地位提到了新的高度。“个人”是数据传输的发起方,可自行选择数据存储位置,对数据授权范围和使用方式均有话语权。此外,数据携带过程中存储和验证分离的设计,可以避免数据的不必要复制,提高安全性。
确保“安全存储”的同时,基于对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的充分利用,DDTP将个人信息存储、传输和验证分离,解决了验真、溯源、审计、信任机制传递等方面的问题,这便是“可信传输”的实现。
还有,由用户自主发起并结合 “数据指纹”上链验证的方式,既符合政策的合规要求,又能解决跨机构、跨行业、跨场景的数据协同生产问题。与此同时,由于DDTP降低了数据使用者处理数据的成本,产业各方的参与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提升。
换句话讲,不仅是破解了已有模式的痛点,DDTP还具有成为一种通用的数据携带模式,广泛应用于跨行业和跨企业的数据合作场景的潜力。基于公众联盟链理念的区块链跨链技术,所有分散的细分领域应用平台可以链接起来,构建更广泛的分布式数据传输、核验和协作的新生态。届时,数据接收者只需要在任意应用平台中一点接入,就可以在接收个人自主上传数据的同时验证所有来源的个人信息数据。
柳暗花明,新技术提供了新可能。“我的数据我做主”、个人信息数据安全、高效、合规流转的光明图景,如今又清晰了一些。
【 接收者|「个人信息可携带权」正式生效,一场影响你我的产业变革拉开序幕】互联网带来了极大的效率变革,也带来了前所未见的问题,但回顾近几百年的历史,科技创新在许多重要时刻都是问题的关键解药,而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在技术前沿拓荒的人和组织。
今日,数据合规翻开了新的一页,同时被翻开的还有新技术带来的全新未来。基于在前沿技术领域耕耘多年的成果,微众银行的探索将给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而当“个人信息可携带权”不断获得实现,产业离新的“生产力解放”也将更近一步。
推荐阅读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
- 客户|融资丨「DIA数皆智能」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东方富海独家投资
- 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刷屏,大数据真能代表你?
- 菜市场|超市菜市场 办年货个人防护要注意
- 过节|跟马云有过节的4个人,有3个来自腾讯,还有一个请客唯独不请马云
- 经理|「评论功能组件化」实践分享
- 鸿海|「PW热点」华为花瓣搜索引擎Petal Search已经面向国内用户开放
- 泄露|松下称黑客在网络攻击中获取了求职者的个人资料
- 瀚巍微电子|融资丨「瀚巍微电子」完成8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光速中国和高榕资本联合领投
- 赛道|千亿「设计协作」SaaS赛道,何时冲出一个中国版Fig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