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 将会给个人、企业和安全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网络数据法律体系建设基本完成,而《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稿)》、《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也象征着一个属于网络安全行业的崭新时代正在到来。
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律,它将进一步加强我国在个人数据信息方面的的保护,用户画像、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等问题将得到纠正。最重要的是,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严格规定下,互联网企业们也将开始从 用户隐私的角度重新思考他们的商业模式。
而站在网络安全行业的视角来看,《个人信息保护法》无疑将直接推动我国网络安全市场中相关数据安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企业引入数据加密、数据脱敏、数据防泄露、数据追踪溯源以及数据库安全等技术手段保护用户个人隐私,保障数据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的需求凸显,个人信息安全防护市场或将成为一块新的蓝海。
对个人——反“大数据杀熟”、“精准营销”大幕全面拉开
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的当今社会之下,新技术日新月异般的发展和应用虽然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也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爆发式发展让产业陷入了“野蛮生长”,过度的用户画像、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等现象,使得人们的个人信息以及其他敏感数据受到了较大的滥用威胁,《个人信息保护法》首次对这些情况做出了规范。
如此前引发群众关注的“某些出行APP在不同型号手机上处于相同起点、终点和距离的条件下最终费用不同”、“相同条件下,新用户享受比老用户更优惠的商品价格”、“App爬取用户个人隐私进行精准营销推荐”、“小区、商场等私自或强制采集用户面部生物信息”等典型的个人信息非法获取、过度采集、滥用的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
文章插图
针对“大数据杀熟”现象,《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还专门指出:“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对于企业以商业目的,对用户进行画像、算法,应当在充分告知个人信息处理相关事项的前提下取得个人同意,或者提供一个替代方案。一旦算法决策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包括影响升职加薪、贷款申请等,用户对此有权要求企业予以说明,并且有权拒绝。当个人拒绝,企业不得以此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
另外对人脸、声音、指纹、虹膜等生物信息的识别,属于敏感信息,除非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否则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即便个人同意,处理者也不能将生物特征识别作为唯一选项,应该提供给个人更多的选择权。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个人权益假若受到侵害,想要维权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没有专门的法律作为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和实施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将变得有法可依。
对企业——数据安全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原生需求”
企业是受《个人信息保护法》影响最大的群体和主要监管对象,在安全419看来,这部法律的出台在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合规成本的同时,也将让行业重新回到良性发展的正轨上,对行业整体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荐阅读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安九|网红安九售假雅诗兰黛,条形码无商品信息,多个平台鉴定为假货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记忆点|如何通过“心智塑造”轻松赢得用户
- 菜市场|超市菜市场 办年货个人防护要注意
- 用户|华为花瓣搜索引擎 Petal 在国内正式上线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过节|跟马云有过节的4个人,有3个来自腾讯,还有一个请客唯独不请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