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国内部分开发者尝到了Facebook的滋味( 二 )


另一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对违法惩罚作出了规定,相较于之前的轻微处罚,在新规施行后,违法的主体将最高可处五千万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以某个电商企业为例,其2019年的中国销售额为4557.12亿元,如果处以顶格的5%罚款,那么罚款总额将会达到227.856亿元。
如此高额的罚款,足以让大多数公司对于侵犯个人信息望而却步。
《个人信息保护法》或将冲击手机厂商的营收《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施行,影响最深的当数各大互联网企业,在个人信息的收集、利用等方面都将会受到全方面的制衡,再想回归以往的野蛮时代已经是不可能了。写到这里,小雷不禁想起当年国内互联网流传的一个观点,用“隐私”换“便利”,互联网企业认为国内的用户愿意用隐私换取更多的便利。
如今在隐私保护愈发完善,个人信息收集越来越困难的前提下,各大软件的使用体验又是否会出现倒退问题呢?亦或是会倒逼软件开发者从其它角度来完善用户体验,做到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同样提供优质的服务呢?
这些都是值得互联网企业思考的问题,那么除了互联网企业之外,还有哪些领域或者行业会因此受到影响呢?
大家可能想不到,除了互联网企业外,受影响最大的或许将会是手机企业,中国的手机市场已经成长为了全球最大的单一手机市场,每一年售出的手机终端数量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广告|《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国内部分开发者尝到了Facebook的滋味
文章插图
同时,手机作为最常见的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手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除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大脑外,手机可能是保存了最多个人隐私和信息的地方。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小伙伴会有些惊讶,What?那我存在手机里的小姐姐岂不是...咳咳,淡定,一般情况下,用户保存在手机中的文件、视频、图片等数据都是安全,手机厂商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远程查看并读取你的隐私文件,这方面可以安心。
而且,手机厂商盯上的也不是你存在硬盘里的小姐姐,而是你的个人信息,比如出行轨迹、搜索记录等,这些信息乍看之下无足轻重,但是却为手机厂商带来了可观的额外收入——广告费。
比如不少人吐槽的某品牌手机系统广告多的问题,经常看到这些广告的朋友肯定会发现广告内容中总是会出现最近自己在关注的东西,比如某款最新的手机、某款好吃的零食或是某个最新的手机游戏。那么你是否想过这些广告是如何知道你最近在关注什么的呢?不少人都会说,我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搜过这些,出现推荐很正常吧?
并不算正常,因为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在淘宝平台搜的XX手机,但是弹出的广告却是指向京东或其他平台,有着竞争关系的几个平台之间可能分享各自的用户信息吗?显然不可能,他们恨不得把各自的用户信息完全保密,不让其他平台有机可乘。
聪明的小伙伴应该都想到答案了,既然不是平台方分享的,那么作为软件平台的手机嫌疑就是最大的。实际上手机一直在收集相关的信息,在你通过输入法输入相关词汇时,就有可能触发手机的信息收集机制,搜集到你关心的商品类型后,手机厂商会将这部分信息打包给广告商,用于精准广告推送业务。
广告|《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国内部分开发者尝到了Facebook的滋味
文章插图
而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效后,手机厂商在收集、分享、使用这些信息的时候都需要提前征得用户的同意,而且不能因为用户拒绝申请而对手机功能作出限制。此举势必增大手机厂商的信息搜集难度,让精准广告推送遇到极大的阻碍,那么是否再也不用看到广告了?怎么可能!该有的广告还是一个不少,只不过再也不能精确定位你的需求罢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