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者」亚马逊( 三 )
03
危机四伏
亚马逊并不承认以上做法。针对路透社的曝光,他们表示,「路透社并没有和我们分享这些文件,也没有告诉我们它是从哪来的,我们没有办法确认这些信息是不是真的。我们认为那些信息与事实不符,没有证据。」
亚马逊的坏消息不止这些。今年 6 月,亚马逊向 FTC 提交了一份请愿书,要求新任 FTC 主席莉娜·可汗回避与亚马逊有关的问题,认为她对亚马逊有偏见。起因是,莉娜·可汗在 2017 年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亚马逊的自有品牌业务引发了反竞争问题。她表示,在推出新产品时,承担初始成本和不确定性的是第三方卖家,但亚马逊直接截取了最终成果。她一再宣称亚马逊违反了反垄断法。
文章插图
莉娜·可汗 | wiki
眼下,美国国会正在起草针对大型科技公司的一揽子反垄断法案,其中就涉及到:将平台为其自有品牌提供支持的做法判为违法。
美国一商会组织曾经于 2020 年 7 月致函国会议员,抱怨亚马逊「滥用职权」为其自有品牌提供优惠待遇。但他们商会中的商家并不敢公开反对亚马逊,其发言人表示:「我们的成员非常犹豫要不要公开反对亚马逊,因为害怕遭到报复。」
「每个人都非常害怕亚马逊。」发言人说,「他们的整个生计都依赖于此。」随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商家在亚马逊上做生意,亚马逊发展得越来越大,市场份额越来越高,而这些卖家对其的依赖也越来越高。一份 2021 年的报告显示,亚马逊平台是其 22%的卖家唯一的收入来源。
靠电商平台创始人或者高管们的道德觉悟,或许没有办法解决是否「作弊」的问题。于是,有议员提议分拆亚马逊,将自有品牌业务从亚马逊公司剥离出去。
从 2018 年底起,自有品牌业务就被亚马逊内部视为其消费者业务未来最重要的增长和盈利驱动力之一。而未来,亚马逊或许会失去这项强劲的驱动力。
这对于中国的电商平台自身来说也不是好消息。从几年前开始,中国的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便开始效仿亚马逊的做法,提高了在自有品牌或者独家产品上的投入。比如淘宝和拼多多会邀请一些供应链工厂加入到自己的「新品牌计划」中来,利用平台的相关数据帮助他们研发新产品。京东则亲自下场打造自己的品牌。按照官方的说法,京东通过向工厂开放京东在选品、渠道渗透、供应链孵化等方面的能力,为工厂打造一个「虚拟 CEO」。京东目前已经推出了 4 个自有品牌,京东京造、惠寻、佳佰、LATIT,覆盖了服装、健身设备等等不同品类。
「前辈」正在世界各国遭受反垄断的拷打,中国的监管也在从严,因此,国内电商平台们能否靠自有品牌实现新的增长点,也要打上问号。Public Citizen 研究院的 Alex Harman 觉得,随着电商平台自有品牌挤压第三方卖家,会让这些竞争对手花在创新上的钱越来越少——消费者也将因此蒙受损失。在这样的商业游戏里,没有赢家。
参考文章:
《Amazon Puts Its Own「Brands」First》,The Markup
《Special Report: Amazon copied products and rigged search results to promote its own brands, documents show》,REUTERS
《电商巨头的「隐秘」战场》,极客公园
《当亚马逊开始既做裁判又做选手》,虎嗅
《印度电商新规:禁止亚马逊和 Flipkart 销售持股公司产品》,36 氪出海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er
推荐阅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客户|融资丨「DIA数皆智能」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东方富海独家投资
- 隐私|小米应用商店移除32位包必传限制,开发者可自主决定上传APK类型
- 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刷屏,大数据真能代表你?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市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后来者持续涌现!
- 开发者|小米应用商店宣布移除 32 位包必传限制
- 从业者|这行成为“香饽饽”?“懒人经济”时代来临,大批从业者月入万元
- 反常识|给营销、品牌、市场从业者的4条反常识建议
- 经理|「评论功能组件化」实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