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双十一”开心买买买,这六点消费提示先收好
“双十一”临近,各大电商平台和商家纷纷推出打折促销、优惠活动。面对商家推出的“花式促销”,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联合提示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购物,切勿冲动盲目消费。在消费时请注意以下六点:
一、促销规则花样多,切勿冲动要三思
算法渐欲迷人眼,规则让人剁手疾。当前,各类促销活动别出心裁,令人眼花缭乱。部分平台、商家运用价格混淆策略,复杂的价格计算规则增加了消费者比价的困难。广大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科学理性,按需购买,不要因打折优惠、拼单凑单而冲动消费。要详细了解商家的促销规则,在各类红包、津贴、积分、打折、拼团、满减等优惠活动中,保持清醒,把要选购的商品提前加入购物车,记录价格并进行对比,不要轻易被折扣、优惠迷惑,避免掉入消费陷阱。
二、价保服务真不错,时限规则要看清
目前,部分电商平台或商家推出了价格保护服务。价格保护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后,在规定的时限内,所购买的商品如出现降价的情形,购买此商品的消费者可以根据价保的规则向平台或商家申请补齐差价,系统会根据保价规则计算商品的差价并进行补差。
需要提醒的是,保价服务有其详细规则,其时限7、15、30天不等。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要仔细查阅相应的价格保护规则或通过客服咨询,问清价格保护承诺。
价保服务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进步,我们提倡各平台、商家推出更多的价格保护服务。也建议消费者用好价格保护规则,可以在价格保护期内提前购置所需商品。
三、退货评价不可见,评价机制要完善
消费者可以看到的商品评价通常是好评如潮,差评了了。其原因除了可能存在的“刷好评”之外,现在大部分电商平台,无“退货评价”,即: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后,若发生退货,被退货的商品不会产生评价。这样,在商品评价里,其他消费者看不到到任何被退货商品的评价。而这部分“问题评价”,可能包含了消费者选择商品时所需查阅的重要信息。
我们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被商品的好评迷惑,可以多浏览商品的差评、追评,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建议各电商平台进一步完善商品评价机制,一方面改进商品评价系统,建立健全评价审查功能,杜绝“刷好评”;一方面提供退货商品评价,包括商品被退货原因,以及退货过程是否顺畅等方面,方便消费者能完整全面地看到商品的评价信息,以便于作出更好的选择。
四、问题商品应退换,七天规则要珍惜
不少消费者没有退换货习惯,买到问题商品后,因其价值不大、退换货繁琐,于是不退不换。但这也会纵容部分不良商家有选择性地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给无退换货习惯的消费者。
我们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要积极退换货,可以选择购买运费险和快递上门取件服务,既免去了发快递的繁琐,又可避免部分商家有选择性地发货;二是抵制主观恶意退换货,当前大部分电商平台包括商家提供了七天无理由退货,若消费者所购商品已经影响到二次销售,建议不要退换货,可以选择二手转卖等方式进行处理。三是当前电商经济竞争激烈,存在内卷的情况,电商平台和商家面临的成本控制压力巨大,消费者也应理解商家,理性退换货,缓解商家成本压力增加的情况。
五、反诈APP请安装,个人隐私要护好
现在大数据应用广泛,消费者个人的消费数据,如姓名、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行踪信息,甚至常购商品类别、价位,购物时间、频率,退换货习惯、原因等,都悄悄地记录在互联网中,大数据对每个人的消费性格刻画的已经非常准确。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