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封面评论 | 瘦身
文章插图
蒋璟璟
曾经手机银行APP带来的“指尖上的便捷”,如今却变成了“指尖上的负担”。不少用户反映,日益泛滥的手机银行APP出现了功能重复、体验不佳、同质化等问题。采访人员也发现,很多银行除了缩减网点之外,自去年以来,开始整合旗下APP产品功能,对移动客户端业务“缩减”。(证券日报)
近年来,面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的竞争,商业银行业务的线上化、数字化突飞猛进。有压力才有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动力转化为业绩却是存在边际递减效应的。银行系APP用户在一段时间爆发式增长之后,时至今日,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瓶颈。而越是增长乏力,其野蛮发展以及内部的失序紊乱,就暴露得越是充分。
按照统计,一家头部银行,旗下APP平均有4个左右。很多银行开发出了形形色色的各式APP,有手机银行私人银行专版、企业手机银行版,甚至还有乡村版、小微企业版、英文版等多种手机银行版本。这其中,很多都属于是雷同重复或大同小异的。
银行APP原本的“初心”是更好服务用户,但久而久之,却发生了异变。其变成了强加给用户的负担,本末倒置,逼着用户下载各种APP,没有需求也要创造需求,明明一个APP就可以搞定,却非要“多点开花”。这一反常现象,一方面固然是基于银行在线上金融“跑马圈地”的强烈紧迫感,另一方面也与其内部立项混乱、资金配套失当有关——毋庸讳言,花样繁多、功能单一、框架简陋的很多银行系APP,本身就是空耗经费,是巨大的浪费。
如今的常态是,同一银行旗下的各APP之间细分边界并不明朗,很多功能有重叠,且各家银行APP同质化程度较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恰恰暴露了其内部山头林立,业务缺乏整合的现状。事实上,这并非银行系独有的怪现象。很多大型商业机构均是如此:对数字化转型充满意欲,线上项目着急上马,却往往是想一出是一出,缺乏整体谋划以至于陷入零敲碎打的乱局,到头来一团乱麻。
强化清理、推动聚合,让用户少麻烦,让APP更强大,这是新阶段数字化转型的必然之路。
【 商业封面评论 | 瘦身】【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推荐阅读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
- 异形红包|微信上线新年隐藏款异形红包封面,可通过朋友圈广告领取
- 经理|「评论功能组件化」实践分享
- 新疆|新疆喀什海关加快推进新疆喀什跨境电商业务发展
- 趋势报告|2022年,消费品牌如何把握新的商业脉络?
- 封面|一块钱的红包封面,先赚它一个亿
- 微信|一块钱的红包封面,先赚它一个亿
- DIOR|微信红包封面又上新!DIOR、GUCCI定制红包封面来了,好友都在抢
- 孙奇茹|淘宝天猫大融合,阿里宣布国内数字商业板块新架构
- 淘宝|阿里明确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组织架构,全面聚焦客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