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s|智能座舱产品设计系列四:IMS项目实录( 二 )
智能视觉系统和智能语音系统,很多企业把它们做为一个功能型产品去开发,其产品团队、项目团队仅仅着眼于功能属性的研发和落地,这种思路非常狭隘。
在我眼里,不论智能语音还是智能视觉系统,它们都属于平台型、服务型产品。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二者除了需要给用户提供解决用户需求的语音交互、视觉监测的功能之外,还需要提供服务框架留给其他功能,以满足各种用车场景的智能化体验。
比如下述场景:
“十月一日上午。男子驾车,载着妻子和5岁的儿子,从深圳南山导航去广州长隆动物园。途中男孩烦躁多动,起身站立,不愿继续端坐。”
假如,我们设计一个功能,帮助家长安抚孩子,让其乖乖坐好。
首先,座舱需要识别到该场景(依赖于OMS摄像头和视觉算法、导航信息);其次,座舱需要主动发起与孩子的互动(依赖于语音交互);然后,确保互动的内容、形式符合孩子的兴趣(依赖于内容服务)。
可见,在该场景该功能的实现过程中,智能视觉和智能语音均提供了服务能力。
以上只是一个场景。
在实际的生活中有着层层连环的场景和用户需求亟待挖掘,智能语音和智能视觉针对层层不同的的场景,应该构建一套标准和接口,以平台规则服务不同的场景功能。
所以说,智能视觉和智能语音必须要以平台型、服务型产品进行规划,通过对用车场景的深度挖掘,提供满足各种用车场景的功能和服务,才能构建产品体验的差异化和竞争力。
从企业的层面来讲,如果希望在产品智能化方向有所作为,就应该在智能视觉和智能语音两个AI领域的核心算法自研上加大投入,并掌握数据,摆脱对供应商的过度依赖,摆脱来自供应商的业务瓶颈。
2. 分析产品的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具体分析材料不展示了,下面直接说结论:
现状:主动式DMS系统已成为行业标配
趋势一 : DMS与OMS融合为座舱监控系统,为座舱未多样功能提供技术基础
趋势二 :车内外视觉与其他传感数据融合,车内外安全一体化
文章插图
抽出关键-比如算法业务:
文章插图
抽出关键-算法软件架构:
视觉处理算法模块划分为算力适配层、数据层、视觉感知层、逻辑层、接口层,这样分层能提升软件的复用性、模块之间的协作性以及合理运用硬件平台算力。
文章插图
输出功能Roadmap(仅示意形式):
文章插图
基于以上,制作输出产品的规划材料。
因为文件受限要求,恕不能完全展示,希望以上内容,能给读者朋友提供一个参考视角。
本文由 @赛博七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推荐阅读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客户|融资丨「DIA数皆智能」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东方富海独家投资
- 高智能方程式|为什么QQ飞车里能开蓝翔挖掘机?
- 智能头盔|饿了么测试智能头盔 计划年内在发放超100000顶
- 智能头盔|饿了么计划今年在全国覆盖十万顶智能头盔:可语音接单,拥有碰撞检测
- 人工智能|马斯克与马云现场对话,狠狠地给马云上了一课!
- 智能厨房电器|正力控股(08283):拟成立合营企业 开发智能厨房电器
- 骑士|智能头盔来了,外卖小哥的安全有保障了么?
- 头盔|外卖界又一黑科技!饿了么计划今年覆盖100000顶智能头盔
- 鹰厂长|智能制造SaaS厂商“鹰厂长”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