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HMI交互设计详解(上)( 二 )
文章插图
三、交互基础内容驾驶员和屏幕之间交互必须简单,不分散注意力,并且易于中断,因此驾驶员的注意力可以迅速回到道路上。
导致HMI的交互和其他移动端不同的交互方式,因素有很多,例如:操作区域的面积、主驾驶与屏幕的角度、位置、运用场景等等,也有共同特征 可用性、易用性、用户体验流程之类的。
1. 交互场景在不同运用场景下,交互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静止状态、驾驶中(这是关于驾驶位置的场景),还有一些关于环境和驾驶中的状态都要考虑进去(晴天、雨天、下雪、大雾、超速、疲劳等),都需要细致的定义,第一考虑要素就是安全驾驶,不注重安全的交互设计都是耍流氓。
文章插图
四、车载交互“三秒设计”原则
文章插图
第一秒 ?? 视觉用户在0-1s的时间内,对中控进行扫视,在这个过程中,中控屏幕重要信息与功能入口必须能被用户在这个时间以内发现,这边就可以通过大小、颜色、在屏幕中的位置,后期可以通过眼动仪来进行可用性测试,最后可以适当调整,达到安全驾驶标准。
注意点:
1.???? 不可以让用户多次将视角中心移动到中控屏幕,来查看内容
2.???? 不可以让用户花费过多的时间来搜寻屏幕上的信息
文章插图
第二秒 ?? 行为用户在交互行为过程中 Start ~ End 结束,时间不能超过2秒,2秒已经比较危险了,1秒内为最佳交互时间,这块内容下面会有详细讲解。
注意点:
1.???? 避免让用户点击两次才能完成,功能要一步即达
2.???? 不要让用户进行滑动或长按的交互方式
文章插图
第三秒 ?? 反馈【 触控|HMI交互设计详解(上)】在交互行为过后,在第三秒则必须要有反馈内容,比如明确的点击效果反馈,可通过声音或者界面动画,一旦超过3秒后的动画,反馈将脱离用户的有效感知时间,将不能很好的体现反馈本身的价值。
注意点:
1.屏幕显示内容变化反馈需要明显的引导动画转场支撑
2.去掉过多装饰性的动画,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动画效果,让反馈效果更加聚焦,车载的动画效果和移动端是不一样的
文章插图
按照三秒原则设计,车载系统才可以符合可用性。这块内容先普及一下大家,这次先以介绍交互内容为主,车载视觉、动效内容再后续跟进输出文章。
五、交互定义详解我们就直接奔入本章节的主题吧,本文我会从八个小点出发,详细的讲解车载的交互内容。
1. 单次交互操作时间直接抛出结果 ?? 单次交互操作动作不能超过2秒(1秒内为最佳)在前面我们也简单的提到了交互的行为内容,如果一个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交互操作的动作 用时2-3秒就已经是一个危险状况。
文章插图
为什么这么定义,假设一辆以60km/h的车速 如果2-3s盲开就会开出 35-50m,一旦需要急刹车那么刹车距离至少15-20m
文章插图
以此计算当高速路上行驶车速100-120km/h 可想而知,极其危险,可能车毁人亡,所以我们呼吁安全驾驶,谨慎变道尾,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经过实际调研过,用户将视线从路面移动到车内屏幕上,这个过程通常需要 0.5-1.5 秒对焦,所以可交互的内容需要明确被标出来,与不可交互内容保持足够的对比。
推荐阅读
- 桌面|OriginOS Ocean原子组件体系再升级 人机交互更高效
- 客户|京东打造全国首个虚拟“数字人”客服,探寻人机交互新模式
- 交互|如何与顾客的心达成和解
- 数据|线下业务数据体系搭建(三):跨部门数据交互体系搭建
- 监管|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11月份网约车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 原子|原系统OriginOS Ocean正式亮相:全新视觉、全新交互、全新底层调教
- 交互设计|如何通过数据推理,发现“超常规”用户问题?
- 交互设计|交互设计4大目标,你都知道吗?
- loft式|LOFT式交互,真的普及开了
- 龚俊|百度App上线国内首个可交互超写实明星数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