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HMI交互设计详解(上)( 三 )


统计下来平均每次操作,即视线与注意力专注在车载上的时间,无法超过三秒。事实上,当进入第三秒时,已不得不需要利用余光开始注意前方路况了。
因此,在三秒以内,无论是用户第一次操作失败,重新注意路况后,再重复操作,还是用户持续操作直到任务完成,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在这里,由于用户试错的成本非常巨大,也因此交互的设计与信息布局的设计都需要做到最极致。
小插曲:
这边就有人会说了现在都有紧急刹车(AEB)系统了,那我们简单介绍一下,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自主紧急制动)通过传感器(摄像头、雷达、激光等)识别车辆前方障碍物,当车速与障碍物距离低于预设安全值时,制动系统介入,避免碰撞,AEB是用来帮助驾驶员避免或减轻碰撞事故的系统。
AEB系统主要干两件事:

  1. 及早识别紧急情况并警告驾驶员
  2. 如果驾驶员没有反应,系统会通过降低碰撞速度来避免碰撞,或减少无法避免的碰撞的严重程度。
后续关于ADAS辅助驾驶这块我也会单独出一篇文章供大家了解。
实车可用性测试评估:
现在我们再结合看一下实际中的实车在每一个交互中体验如何,是否存在危险,这是Thoughtworks机构对特斯拉做的一个可用性评估评分:
触控|HMI交互设计详解(上)
文章插图
2. 操作热区和交互热区操作热区:
驾驶场景的特殊性,驾驶员只能用距离中控屏最近的一只手去操作(为什么我不说用右手去操作,因为我在做海外项目的时候,主驾驶位置的是在右边,那么只能用左手来操作屏幕了)
这是全球驾驶位置不同的分布图:
触控|HMI交互设计详解(上)
文章插图
以离屏幕最近的一只手臂,左驾驶舱为案例:手肘部位为中心点画圈,分为三个等级,最佳触控区、易触控区、较难触控区。
触控|HMI交互设计详解(上)
文章插图
下面我们拿实际车载案例 来给大家说明:
针对触控交互方式,屏幕区域内的触控操作便利性,以驾驶员为中心向右逐渐衰减,重要的功能操作应放置在最佳触控交互区域内。
触控|HMI交互设计详解(上)
文章插图
交互热区:
再考虑这块内容的时候,我就有一个疑问,这块内容是交互设计师来定义or设计师来定义?不管了我就要做全栈的人我要的就是啥都可干 ??????
在讲交互热区之前我们了解一下手指触控内容,手指的触摸为12mm X 12mm,屏幕像素密度按 160dpi 来计算,可以换算成 76 x 76px 的屏幕元素尺寸,如果不懂计算的话可以查看我上一篇文章,在计算屏幕ppi和下面最小图标尺寸计算方式都有。
触控|HMI交互设计详解(上)
文章插图
增加交互热区,是为了降低操作的难度,用户在驾驶场景下的注意力和活动范围有限,进行精准点击和小区域触点操作需要付出更多的操作成本,且会分散驾驶注意力,需要更大面积的操控热区来承载触控行为,保证核心操作在不同场景下的易用性,下面举一些案列和大家说明(上一期文章只是简略带过一下图标的点击区域大小)
案列1:音乐控件的操作热区
如何从音乐小控件进入音乐详情页面?
根据上面的上面结论 ?? 组合增加操作区域才是最佳选择
触控|HMI交互设计详解(上)
文章插图
案列2:编辑状态勾选的操作热区
编辑状态下,如何做到高效的勾选(我这边都不用说 大家也都肯定知道如何定义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