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无聊、孤独、荷尔蒙,如何给社交产品筑梦?
文章插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社交产品笔记(ID:shejiao321),作者:NKL宁凯伦,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无聊、孤独、荷尔蒙
首先提一个问题:我们做一款产品的最终目标是让用户体验到什么?如果也不确定的话,那么我们做出一款产品的初衷是什么?
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肯定是有一条核心链路,指引或者发掘用户通往内心最深层的地方。
其实,这也是社交产品笔记常常讲的:一款产品的精髓就是带用户进入最深的梦境,激发出用户脑海中最深层的欲望,在产品中释放的淋漓尽致。说到这里,尽管产品的目标已经明确了,那么产品形态是不是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呢?
目前,市场上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基本是在围绕三个方向解决用户的痛点:无聊、孤独和荷尔蒙。具体到形态上,1V1、秀场之后,语聊房再一次兴起。我们都知道语聊房都是2000年初的产物,早已经被淘汰了,直到2016年又开始逐渐兴起。这显然不是产品形态在倒退,而是我们对用户更加了解了。
时至今日,产品形态基本固定在现有模式,大部分靠的不是产品力,市场开始转向渠道和投放。国内外都已经不是增量市场了(不考虑海外有增量的区域低价值用户),在存量市场买量必然会越来越贵,产品形态越来越趋于相似,陌生人社交一直在激烈地内卷中。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产品的初衷和用户体验是契合的吗?到底解没解决用户需求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陌生人社交肯定解决了用户的需求。但是我们有没有挖掘用户的深层需求呢?我认为大多数产品只想到解决用户的表面需求问题,并没有挖掘和解决深层问题。
社交产品笔记对俞军提出的“用户模型”进一步理解是:对用户的行为和偏好进行测试,搞懂“价值是什么”。
现实转化和梦境转化
“社交的梦境植入理论”分两个层面:第一层是从现实转化到梦境,深一层是从梦境中内部转化到“彻底脱离现实的梦境”。
文章插图
“行为设计学”鼻祖,斯坦福大学教授福格曾经指出过:人类的天性决定了我们无法长期坚持做令自己痛苦的事情,但如果从容易做的事情开始,就可以做到你想做的几乎任何事。
从现实转化到梦境是给用户一个很简单的理由,“一周CP、假装情侣、淘男网”等平台,还有“灵魂社交”、陌陌等都是在给用户造一个简单的梦境通道。在社交笔记看来,这种简单的梦境只是用户在给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本质上都是用户对陌生人社交一直抱有不同程度的幻想。
梦境转化是从一个浅层梦境转化到一个更深的梦境。用户当初来陌生人社交平台可能只是为了找找同伴,排解、宣泄一下,或是寻找一个暂时有陪伴的地方,但在不断地产品体验中,有了另一处可以让他们暂时忘记自己“最初使用产品目的”的地方。
梦境≠增加无意义的场景
当社交产品笔记首次提出《社交的梦境移植理论》之后,有人误解,也有人质疑。我们做陌生人社交产品的初衷并不是让用户迷失自我,而是弥补用户在现实中的缺憾,所以需要我们给用户持续造梦。
用户在陌生人社交平台上各种行为举止,都是在一步一步地趋向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与现实相反的。基于这点,陌生人社交在对用户的认知上需要远超于其他行业,但显然大部分社交公司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依然沉迷在各项数据指标为导向的层面。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数据指标不重要,我们要看“锦上添花”是否解决了用户需求的问题。
推荐阅读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任泽平|?华为搜索引擎上线后,又突然403禁止访问;任泽平微博、公众号被双双禁言;快手网红控诉快手:高管一批一批的换,不懂管理|雷峰早报
- 牛角梳|义采宝:多头插座、便携行李箱,本周的义乌热销产品是这些...
- 美股|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下跌,拼多多、京东等跌超2%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