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证|“双十一”商家“套路多”?我市相关部门:电商大促“诱人”消费仍需理性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最近你“剁手”了吗?
有网友发现部分商家
“套路”太深
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刷单炒信……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为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网购消费维权领域货不对版、以次充好、价格猫腻、套路过多、物流迟滞、商家“砍单”、直播带货虚假宣传等问题,引导科学理性消费,韶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韶关市消费者委员会向广大消费者发出以下消费提示:
文章插图
虚假宣传须防范
警惕假冒次品货
尽量选择到信用好、安全性高的网站购物;不要被某些网站上价格低廉的商品所迷惑,不要轻信商家的表面宣传,理性选择商品;多关注消费者对网店商铺的口碑及品牌美誉度的评定,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购物点评,最好是选择比较熟悉的网站购物;消费者也可到线下实体店进行对照比价,如网上价格过于便宜,则要提高警惕,以免买到假冒伪劣、二手残次商品。
文章插图
提前加购查价格
拒绝套路“假优惠”
低廉的价格是“双十一”吸引消费者的直接、主要原因。然而在“全年最低价”“定金抵扣”“红包补贴”“满减”“限时抢购”“低价秒杀”等各类优惠活动背后,消费者还需留意各种“假优惠”价格陷阱。一些商家惯用“先涨价再优惠”套路,看似优惠力度很大,实际与平时售价相当。消费者须擦亮眼睛,建议提前关注意向购买商品,多留意平时销售价格,并在不同平台、商家之间“货比三家”,以此甄别商品是否“真降价”,避免上“假优惠”的当。
文章插图
直播带货问题多
保持清醒谨慎买
直播电商是近几年兴起的热门促销方式,特别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迅速发展,以低价宣传、超强互动、直观体验、网红效应等特点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但直播带货属新兴消费业态,法律规制相对滞后,责任关系多样复杂,权责边界不够清晰(主播、商家与平台之间责任义务难划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冲动消费、售后退换货难以保障等消费者投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消费者面对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诱惑”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智,要尽量选择正规平台且具有专业选品团队的头部主播,尽量选择品质保证且有售后保障的商家和商品,不要被直播间营造的“超高性价比”“热卖”“抢购”“秒杀”等气氛所感染,避免冲动下单,盲目消费。
文章插图
风险链接莫点开
交易安全勿忘记
消费者网购时要注意防范网络交易风险。在网购时尽量选择有一定规模且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网站商铺进行购物,尽量使用具有安全功能的浏览器,不要轻易点击卖家通过QQ、微信和邮件等方式提供的来历不明交易链接或图片,不要轻易支付第三方提供的非所需商品的链接;对于自己不熟悉的网站,不要轻信付款。如无法分辨网站真假,可使用相关软件帮助识别拦截,保护网购安全。
文章插图
购物凭证保存好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