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acebook激进转型元宇宙,投资行业该如何应对?( 二 )


最后就是技术公司,包括做元宇宙相关的技术公司,包括提供这种基础设施在配套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支付、引擎和渲染等一些技术支持的公司,还包括做建模的一些软件算法公司。
从这几个大的角度看,我觉得成熟的公司是现在市场主流参与群体之一。
第二类是一些拟上市的公司,他们也在做元宇宙类的探讨。这一类公司或许已经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可能没有那么强势,不像某些已经成为某一个细分领域领导者的上市公司,他们转元宇宙是在那个细分领域的实践标杆公司。
对于这种拟上市有一定基础的公司来说,他们可能产业不是那么强,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的创新动力反而可能会比较大。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又不是那么强,在商业模式创新上,自己的传统业务和元宇宙的融合度可能反而会更大。我认为对于这种现有体量利润在千万级或者几千万级的公司来说,他们能够追求未来公司整体转型去做尝试的这种战略实践。因为对上市公司来说,他们是不可能抛弃掉原有公司去做转型升级,但是拟上市公司可以探讨商业模式的融合,因此这一类的公司并不能说是优势更弱,反而可能是“船小好调头”。
第三类是完全创新的公司,他们可能什么都没有,但是就基于元宇宙方向,基于未来整个元宇宙体系之下衍生出的全新商业模式。这种团队体系有些甚至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有些有可能之前有在大平台、大盘操作的经历。我觉得在这种背景下,这种团队的商业模式和顶层设计上可能会有更强的先进性。
所以现在我接触到的跟元宇宙相关的,大方向下就是以上三类。
但是现在也有几个我认为比较大的明显误区或者坑吧。从企业发展来说,因为很多企业在当前环境下,尤其是有一定传统业务基础的公司,现在这两年其实经济业绩发展不是那么好,但是受宏观经济影响,这一类企业受到元宇宙这个新机会的诱惑,盲目转型去做元宇宙。我研究下来的结果是,可能百分之八九十的公司跟这个事情没有关系,有可能这个事情只是少数人的机会。虽然这个机会看起来非常大,但长远来说只是少数人的机会。
因为对这种新经济的理解,以及对这种体系的要求会更高,对老板和团队的要求也会更高。可能不光要理解某一个场景能否跟区块链结合,甚至可能整个元宇宙商业模式的设计跟传统行业的这种底层理解都是有区别的,包括用户跟用户的关系,包括商业模式跟用户之间的参与度之间是不是能够更好的自洽,用户对商业模式的构造是不是能够全面理解,甚至用户能否参与商业模式的改造,以及如何在整个大平台之下让用户能够参与到整个社区或者整个元宇宙这个平行世界商业模式的构建中,我觉得这些事情可能都是要去探讨的。在这个背景之下,我认为有可能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颠覆,还有可能对商业逻辑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以我觉得很多企业硬要转型不一定能转过去,这是第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第二个比较大的挑战是在元宇宙这个方向之下。
因为它是全新的事物,所以我认为这件事情要大量借用传统线下已有的细分行业形成的累积资源。所以,元宇宙这件事情如何更好地去和现在一些行业头部公司、已有资源沉淀的公司,甚至已经有一定产业积淀的公司快速融合,我认为这也是挑战。我认为元宇宙从头开始、完全重新建这个事情也比较慢。
所以如何跟拥有优秀产业资源、优秀能力资源和优秀思想资源的人去完成共建,去完成这种元宇宙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需要人们进行大量探讨。因为在我的理解中,这件事情如果假设脱离了企业实践,脱离了组织探索,这件事情就没办法落地,或者落地就会遥遥无期,就好像当年的VR、AR等行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