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acebook激进转型元宇宙,投资行业该如何应对?( 八 )


第三,Facebook本身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个方向上被我们国内的字节跳动其实PK的还是比较厉害。
综上所述,我们还要考虑到,这些科技巨头非常激进的去布局元宇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本能的反应,即这些公司一定有自己非常焦虑的一些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讲,存在以下两点:
第一,本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到现在没有红利;
第二,这些巨头要的是增长,不是现有的收入跟利润规模。
所以只要要增长,它就会对很多增长来源先天有一些焦虑,所以它一定要提前去布局。所有的科技巨头都会往这个方向走。
但是很多人对元宇宙的定义、框架、本质、历史观和综局等都是比较模糊的,我们《元宇宙大投资》这本书就是非常详细的让你作为一个投资者,在理解元宇宙本身这个定义的同时,对行业本身有一个研究框。至于这框架怎么去搭,我们先给你提供了一个思路,你可以自己去迭代。
第三,作为投资者,不管是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都需要去思考一下,你的钱给这些企业到底用来干什么,本质是什么?大家都希望围猎到独角兽,独角兽从哪里来?我觉得还是要去梳理一下历史。关于未来的元宇宙大概是什么样子,我们这本书其实给了非常详细的答案,这个答案可能不对,但是我们给出来一个指向,在这个指向的牵引之下,我们倒推回来能够给出很多的建议和信息量,还有一些启发点。
主持人岳柳:投资者如果对这些领域感兴趣的话,是应该聚焦于一些巨头呢,还是应该分散开来呢?
焦娟:在硬件和操作系统一定要看巨头,在内容跟场景这边的话一定是百花齐放。在后端基件的话,有可能在全球资金看来,中国的后端基件公司是全球的一个洼地,因为互联网跟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很多to B服务公司其实特别小,但是国外的都是千亿美金的市值,所以相对来讲,中国在后端基件这一块有可能真的会出来一些超级独角兽。
微木资本创始人吕晓彤:元宇宙本质上给很多人重新出发的机会吕晓彤:元宇宙这个事情我其实是从2014年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去全世界各地转着研究过,因为元宇宙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其实在2004年的时候,元宇宙就已经火过一轮,后来依旧不停的有很多舆论。其实像元宇宙的所谓鼻祖公司Roblox到现在为止已经走过17个年头。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新的公司,其实不是,元宇宙这个事情已经经过漫长的思考和发展。虽然它现在离实现真正的沉浸感和低延时开放性还有差距,但我觉得现在无非是一个形态的问题,以及一个到底用什么样的设备来反映的问题。
我们在2014年之前就思考过,到底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技术?当时大家认为可能就是头盔,那时的头盔非常重并且有很多的限制,再加上后来VR这个行业泡沫破灭,大家觉得头盔这个事情普及度太低了。总体而言,不管是头盔也好,还是视网膜显像或触觉手套也好,总体而言,它是一个带我们到另一个沉浸世界的手段,或许那个真正的手段还不确定会是什么。
第二个观点就是,最近网上有一个思潮:以捧马斯洛打击扎克伯格。他们说扎克伯格是反人类文明不是星辰大海,这个事情我是不能完全认同的。因为真正的星辰大海,其实人类一直都是螺旋上升,蒸汽机的发明也没有减少大家去听古典音乐,抖音也没有毁掉大家的生活,所以我觉得不要把元宇宙和星辰大海对立起来。
我同意和比较支持的观点就是,元宇宙本质上可能给很多人重新在这个世界上重生的机会。就像抖音一样,很多在现实生活中和人们差距比较大的人,他在抖音上成为一个大家仰望的大V,他其实是利用抖音提供的这个机会在虚拟世界当中奠定了自己的基础。所以元宇宙是这么一个逻辑,它给了很多人重新出发的机会。大量的人因为抓住这个机会重新出发,包括像之前的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等,反过来也会加快元宇宙建设的进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