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百度转向:从技术派到工程派( 二 )


两年间,这两家公司逐渐将“单车智能+车路协同”方案发展成较为完整的技术实施体系。
百度对外称其为“ACE智能交通引擎”,核心是其“车路云图”的能力的集成;蘑菇车联叫做“车路云一体化”全栈技术方案。
商业化|百度转向:从技术派到工程派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百度
两者都试图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系统集成商,向政府和商用大客户提供智慧交通和自动驾驶的整体解决方案。
正是在这两年里,自动驾驶从2018年开始的“钱荒”中逐渐走高,自2020年年中开始再次迎来历史上新一轮融资狂潮,这股潮水一直持续至今。
高点发生在今年上半年,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图森未来作为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率先登陆纳斯达克,并快速达到百亿美元市值。在其上市前后,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初至今,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融资总额高达420亿元。
如今看来,这给自动驾驶行业制造了一个错误的幻想。参照“图森模式”在美国快速上市,成为大多自动驾驶行业创业者向往的路径,甚至是终极目标。他们深知自动驾驶商业化不易,很难实现自我造血,转而希望通过上市融资保持公司的生存和延续。
而且,在条件较为宽松的美国上市,几乎成为一众有高增长预期但短期兑现难度较大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的唯一选择。
7月,受滴滴事件影响,中美政府先后加强对赴美上市中国企业的监管,赴美IPO的大门几乎关闭,撤回上市计划的公司层出不穷。这对很多中国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或将造成致命打击。
进退两难之际,多数自动驾驶公司只能继续秀技术、讲故事、炒估值,但很少谈及项目落地、商业化、营收状况这些生死攸关的话题。
现实是,目前唯一上市披露财报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图森未来在2020年营收仅有1000万元。这还是在卡车司机工资更高、技术替代门槛更低的美国市场的表现。
9月末,在一场自动驾驶行业的会议上,当被主持人问及上述话题时,几位此前该行业的明星创业者无一例外地陷入尴尬。甚至有人反唇相讥,“我觉得大家应该以快速赚钱为耻”,一位创始人这样说道。
与之相对的是,只有百度和蘑菇车联等为数不多的公司在不同场合不断地谈及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和如何落地。他们成了当下自动驾驶行业的少数派。
行业格局将变
随着2020年后国内多个“车路协同”项目接连落地,百度引领的这一模式也带来行业格局的微妙调整。
9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顺义指数 ?2021)》显示,百度Apollo与蘑菇车联分列前两名,分别以87.9分和80.4分的综合表现形成当下自动驾驶行业的“第一梯队”。
报告认为,自动驾驶行业已经进入洗牌期,落地能力和商业模式是现阶段的关键。
从上述自动驾驶排行榜中,不难看出有一条简单清晰的准绳将上述两公司与其他玩家分出泾渭,那就是:是否拥有“单车智能+车路协同”的整套自动驾驶落地解决方案和商业实践项目。
而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大学新工科国际论坛上,在外界看来,李彦宏破题式提出百度自动驾驶和特斯拉都是“工程思维”,但有了前面的背景,便可以理解这家技术极致派公司创始人为何开始变得务实了。
他的解释是科学思维是一步登天,工程思维是循序渐进、先在部分场景下实现自动驾驶。特斯拉采取了这样一种方法,它先做到L2,在高速上跟车,变道,在停车场实现自动泊车等。
“这个路子成功了”,李彦宏说,市场非常接受,车子大卖,每天无数的人开着特斯拉的车子为他们免费采集各种数据,特斯拉因此有了无人比拟的超大规模的自动驾驶相关数据,所以投资者都认为特斯拉做成无人驾驶的概率更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