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电商平台自动分享你的购物记录?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来了( 二 )


文章插图
消费者|电商平台自动分享你的购物记录?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来了
文章插图
可点开图片查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调查发现,七家平台在隐私政策中均要求消费者同意其向第三方共享用户个人信息。且电商平台在条款中强调会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做去标识化处理,并在其隐私政策中表示他们向第三方共享消费者信息是基于合法、正当、必要、特定、明确的目的。但去标识化的所有流程都被隐藏于平台的“内定规则”之中,消费者甚至无法查证平台是否真的采取相关措施,相关隐私政策真实性无法求证。
根据江苏省消保委网络舆情分析,今年以来,与平台隐私政策中第三方共享相关的负面舆情共计6715条,舆情要点一方面主要是工信部加大对违规使用共享个人信息的整治,另一方面是网友及舆论质疑,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 消费者|电商平台自动分享你的购物记录?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来了】◆不同意隐私政策,APP难以使用。
◆隐私政策中不明示共享信息的第三方。
◆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未做匿名化、隐私化处理。
结合调查情况,
省消保委梳理出三点有待改进之处:
01 一是平台告知不够充分,不足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02 二是平台只取得概括同意,不足以保障消费的选择权。
03 三是消费者无法核实去标识化实际情况,与实际感受有差距。
03 部分平台社交分享功能暗藏套路
消费者|电商平台自动分享你的购物记录?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来了
文章插图
消费者|电商平台自动分享你的购物记录?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来了
文章插图
消费者|电商平台自动分享你的购物记录?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来了
文章插图
拼小圈隐私保护说明
调查发现,拼多多、淘宝在推进社交功能的过程中,出现如打包通讯录发送好友邀请、默认消费者分享购买记录的现象,罔顾消费者真实意愿的手法,引起消费者不满。
以拼多多的拼小圈隐私保护说明为例,该说明中规定消费者只要授权平台访问用户位置,即视为同意平台向其推荐附近的人;只要曾经授权平台访问通讯录,即视为同意平台向其推荐可能认识的好友;拼单、商品评价、未评价商品都视为用户同意同步至社交圈中,而消费者如欲取消需要到设置中进行操作。平台通过把条款隐藏在消费者不会注意的隐私保护说明中,获得消费者的授权,实际是变相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使很多消费者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个人隐私公之于众,其行为已被消费者广泛诟病。
根据江苏省消保委网络舆情分析,今年以来,与平台分享功能涉嫌侵权相关的负面舆情共计10068条,涉及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部分平台默认读取通讯录、位置等,包括分享给附近的人、自动添加好友、虚假发送好友申请等;
◆自动分享购物记录、浏览记录等,通过拼小圈、淘友圈等未经同意分享购买记录,涉嫌侵犯个人隐私。
04 拼多多诱导消费者问题饱受诟病
在调查中,省消保委发现,拼多多存在诱导消费、玩弄文字游戏、虚假宣传的行为。如显示免费领取商品,吸引用户参加活动,使用“大额红包”“前XX名幸运用户”“仅需一名好友助力”等宣传形式使消费者误以为免费商品唾手可得,并且显示为“超容易模式”,通过不断误导及心理暗示,使消费者认为可以轻松达到相关活动条件,实现提现或免单优惠,从而不断花费时间及社交成本,实际上成功率较低,消费者所付出的成本与其宣传已不成正比,拼多多涉嫌虚假宣传及误导消费。
根据江苏省消保委网络舆情分析,今年以来,与拼多多诱导消费者问题相关的负面舆情共计18464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