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费用|衣服竟有燃脂功能?太平鸟刷新人类认知的同时,靠抄袭牟取暴利?( 二 )


太平鸟的销售费用上升趋势也十分显著。2015-2020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8.53亿元、22.02亿元、24.49亿元、26.66亿元、28.96亿元和32.73亿元。
然而与高额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太平鸟的研发费用率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2018-2020年,太平鸟的研发费用分别仅1.13亿元、1.08亿元和1.16亿元,整体呈停滞不前之势。
此外太平鸟的研发费用率还不仅远不及公司的销售费用率,而且同时呈逐年走低之势。2018-2020年,太平鸟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仅为1.46%、1.36%和1.24%。综上不难看出,太平鸟是一家典型的轻研发重营销公司。
销售费用|衣服竟有燃脂功能?太平鸟刷新人类认知的同时,靠抄袭牟取暴利?
文章插图
更令人惊讶的是,2020年太平鸟的销售人员多达9636人,而技术人员仅有667人,其中销售费用职工薪酬本期发生额为10.25亿元,研发费用本期发生额为7406.32万元。据此推算,2020年太平鸟的销售人员平均工资为10.64万元,技术人员平均工资为11.10万元。
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工资相差无几,且月薪还不足万元。如此说来,太平鸟又如何保障原创产品的输出?靠抄吗?而且抄完还卖得比原主贵?是真打算把消费者都当成冤大头吗?
魔幻的资本运作,金主被搞成了债务人谈起对资本的运作,作为太平鸟实控人的大股东张氏兄弟,也是相当的有一套。
自2017年上市后,太平鸟的分红异常的豪爽。上市后4年,太平鸟累计分红额高达18.51亿元,是上市融资额11.87亿元的1.56倍,累计占公司归母净利润的81%。如此豪横的分红,意义何为?真的是爱戴股东吗?
销售费用|衣服竟有燃脂功能?太平鸟刷新人类认知的同时,靠抄袭牟取暴利?
文章插图
截至2021年6月30日信息显示,张江平和张江波兄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合计持有太平鸟高达约70%的股份。换句话说,此前的豪横分红款,有近7成流入了张氏兄弟的口袋。先上市筹资,后再豪横分红,这乾坤大挪移的手法也算耍得高级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太平鸟上市后四年累计自由现金流才不过17.08亿元,豪横分红全部分光资金后,太平鸟后续资本的开支可能就些吃力了。
于是公司很快又上演了一顿操作猛如虎的筹资行动。2021年8月4日,公司发行的可转债已上市,共募集资金约8亿元。但诡异的是,其中7.5亿元均由原股东优先认购。也就是说,兜兜转转,太平鸟此前的大额分红资金,好像又流回了太平鸟的手中。
如此说来,前面搞那么多事,难道张氏兄弟都是在瞎搞,白忙活吗?真相或许并不简单。以史为鉴,资本的任一动向,背后往往暗藏着诸多的利益关联。
首先必须清楚的是,张氏兄弟疑似拿分红款认购自家可转债的魔幻行为,可转债后续可进一步转换为公司股份。其次,即便张氏兄弟可转债不转股,张氏兄弟也还能坐享太平鸟的可转债派息。
这本就是太平鸟的钱,结果画风一变,却成了太平鸟对外背负的借款,张氏兄弟或可坐享派息,或可进一步通过可转债转股加大自己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这操作也是够厉害的了。
不过就这节操,像这种可能有损上市公司利益的事,张氏兄弟玩得似乎非常到位,那么受张氏兄弟控制的太平鸟,又还能有什么事干不出来的?
对了,衣服还能燃脂吗?真要靠抄袭谋取暴利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