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辰|生活观察 从走过12年的“双11”看我国消费市场蓬勃生机
文章插图
11月10日,在淮北市烈山区一家快递企业分拨中心,工作人员在分拣车间忙碌。
新华社发
熬最深的夜抢最大的红包,用最快的手速成为第一波“尾款人”……今年的“双11”,火热的购物狂潮依旧。
从仅为1天的购物节,到如今持续1个月的超长购物周期,“双11”逐渐脱离“仅此1天”的时间限制,已然成为强劲消费力的代名词,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蓬勃生机。
走过12年的“双11”依然火热
打开手机,多条热搜瞬间闯进小童的页面,“来抄作业,双11购物必买清单”“双11好物推荐”“种草了,今年双11就买这些”……自国庆假期结束之后,“双11”的氛围就在小童身边蔓延开来。今年10月20日至11月8日,小红书上包含“双11”关键词的笔记发布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15%,搜索量同比增长近70%。
【 陈辰|生活观察 从走过12年的“双11”看我国消费市场蓬勃生机】“每年一到‘双11’,总告诉自己要冷静,但看到各种美妆、服饰的折扣,还是忍不住‘剁手’。”11月1日凌晨,首个尾款日刚刚开启,小童成了第一波“尾款人”。在火速付完尾款、清空购物车后,已是深夜1点半,她才心满意足地躺下睡去。
从最初的限时折扣满减,到堪比奥数的打折优惠公式,再到预付款后深夜守候的“尾款人”,“双11”的花样翻新令人眼花缭乱。
今年9月底,天猫就曾对外公布今年“双11”新品策略。据天猫官方数据,11月1日0点至24点,“双11”开门红首日,天猫快速消费品事业部成交破亿元品牌64个,其中破5亿元品牌14个。
10月31日晚,京东也发布“双11”启动战报,晚8点开始的4个小时内售出商品超1.9亿件,超500个服饰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3倍以上,京东家电整体1小时成交额超去年全天。
不变的“双11”
变化中的购物节
自2009年11月11日首个“双11”诞生以来,这一全民购物节日已走过12个年头。周期变长了,玩法增多了,过多的“套路”也正在逐渐规范,“双11”正慢慢发生变化。
——周期变长,“双11”不再是1天的购物节
10月20日,今年“双11”的预售就拉开了帷幕。
从最初的1天延长至1周,再到1个月,“双11”购物战线越拉越长,但消费势头似乎并未因此显出颓势。
在拼多多新消费研究院研究员陈辰看来,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消费者信心指数趋势上涨,大众消费需求的提升和消费能力的持续释放是网购消费活力不减的主要原因。“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性增长和结构性升级,为平台的孵化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壤。”
——玩法多样,熬夜还是不熬我说了算
近两年,“双11”总离不开预售的优惠模式,而深夜付尾款的设定更是饱受网友诟病,仅“为什么付尾款总在深夜”这一热搜的阅读量就高达5.5亿。有网友吐槽这是商家为促销而刻意营造的消费紧张感,但也有“晚睡星人”认为,“深夜和网购才最配。”
与往年不同,今年有平台修改购物新玩法,例如京东将付尾款的时间提前了4个小时,消费者在10月31日晚上8点即可开始付尾款。拼多多则采取简单直接、直抵底价的策略,拒绝“付尾款”环节。“我们主张‘每天都是双11’,今年同样如此。”陈辰介绍。
——逐渐规范的“双11”
消费高峰期也常是各地消费投诉的高发期。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最大的感触是平台和商家行为日趋规范化。
今年“双11”是《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后迎来的首个“双11”。“消费者虽然热情但总体保持理性,平台和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也在减少,总体来看比以往规范不少。”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
推荐阅读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建设|日照:建设数字社会 让生活更美好
- 商贸|衢江:聚焦三大数字场景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
- 生活必须品|那些奇葩的网购经历,“人脸手机壳,脑瓜崩神器”看完不怕你不笑
- d抖音入局本地生活,做得起来吗?
- 互联网时代|“新微信”诞生, 马化腾已正式确认, 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 大片|致敬向美好生活奔赴的每个人,微众银行联合视觉志打造走心大片
- 王者荣耀|离开乐视的五年,我带着伤疤生活
- 我的骄傲|离开乐视的五年,我带着伤疤生活
- 五棵松|离开乐视的五年,我带着伤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