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从“圈地运动”到“技术开放”,互联互通迈入深水区( 二 )
文章插图
当然,这里所说的细分领域,不仅仅是在停留在应用之间的流量、链接、用户等方面互通和开放,更为重要的是将这种开放的趋势延伸到各个层面,包括技术、科技等细分领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让这种生态开放的格局越来越清晰。
此次,阿里、快手、腾讯等八方互联网平台成立工作组,推动适老化、无障碍化领域的技术开放,实际上,已经有这种趋势的前兆了,将自身应用层面的技术开放,对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来说,才是深层次的生态开放。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也不仅仅只作用在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中,中小型互联网企业,或者说是国内整个互联网平台,甚至是用互联网实现科技赋能的企业及领域,都可以参与到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及生态开放中。
而这,在政策上似乎也明确了这一点,10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两份征求意见稿,要求超级平台和大型平台经营者应当遵守公平和非歧视原则,同时在开放生态、数据管理、风险防控、内部治理等方面受到多方面监管,对于其他类型的互联网平台,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比如公平竞争示范、平等治理、开放生态等。
尽管如此,但各家互联网平台对互联互通的态度还是有所不同。阿里和字节开放度更高,对外部应用的限制更少,也向外部应用开放了更多权限或接口;而腾讯对互联互通的推进比较保守,开放的权益相对较低。
不过,互联互通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让用户畅通安全使用互联网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努力方向,这一过程中,不能只靠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平台要主动去实现互联互通,开放自身内部的技术、用户、流量、应用等层面的生态,从而打破当下固有的“圈地运动”。
网络的本质就是互联互通,这也是实现互联网最大效益的关键所在,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壁垒,才能创造出更多具有想象力的空间。
互联互通是互联网平台所要坚守的长期目标,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厂商之间的生态互通也将在多个层面展开,进而推动互联网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文由 @港股研究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 用户|从“圈地运动”到“技术开放”,互联互通迈入深水区】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