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热闹不再的双11,“割韭菜”套路有多深?( 二 )
“没点奥数功底都不好意思过双11”、“明明消费者是付款的一方,为什么还要算各种优惠?品牌的折扣不能敞亮点吗?”经历了预售、定金、尾款、消费券、主播券、喵糖大作战的轮番轰炸后,不少网友都对双11复杂的优惠计算规则嗤之以鼻,还有网友直言:“什么都不买最划算,立省100%”。
文章插图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甚至在一周前发布了六点消费提示,其中“不可迷信低价”与“促销规则套路复杂”首当其冲。
文章插图
消协表示,双11通过宣传迷雾给消费者形成“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预期。但实际上,消协组织多年的价格监测和消费者投诉显示,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有的商家设置各种花式“买赠”,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会是全年最贵。
雷达财经注意到,上述现象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亲身验证。如有网友在论坛中吐槽:“十月底放一双鞋到购物车,昨天从820涨到960,以为过了零点能降,结果一直到现在还是960”、“我买冰箱从月初开始看,不仅一分钱没便宜,还涨了几百”。
另据报道,在第一波促销活动中,韩国知名护肤品牌蒂佳婷曾宣称在李佳琦直播间给出历史最低价,但在女生们抢光370元/10盒的产品后却发现,原来在官网价格仅需240元/10盒。而官方在发现漏洞后,竟然只是悄悄下架了官网商品,装作无事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双11,雷达财经就曾在《双11有尾款人遭收割!熬到凌晨抢购还不如白天便宜》一文中提到,有消费者反映双11在雪梨直播间购买的粉底价格,在算上各种津贴后与平时并无二致。
“业内确实存在这种先提价再降价的情况。”某淘宝彩妆店从业人员向雷达财经表示,而在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李斌律师看来,此举已构成价格欺诈。
“一直到2017年,双11期间店铺几乎都是直降优惠,到2018年平台开始有满减券,2019年开始有预售付尾款的活动,这两年整体优惠活动变多了,但每一项优惠力度都在缩减。”从首届双十一就开始坚持参加双11活动的资深消费者总结道。
除了所谓的“价格优势”,复杂的促销规则也是中消协关注的重点。为了避免“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红包一毛五”的情况,消协提醒消费者要慎重选择“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标识不清以及明显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的产品。
“凑单计算是门玄学,用计算器算账凑单的后果,是付款时发现热门产品被抢完。规则越变越复杂后,近几年的双11永远不能买不到最便宜的那一拨,最后总差个几块钱至几十块钱不等。”有参加双11活动五六年的网友介绍。
该网友还表示,预售产品支付尾款通常时间为0点30分,而非预售的商品有时会下发限量福利,诸如前1000名赠送小样等活动,在零点抢限量福利意味着需要与预售产品的尾款错开支付,则又要分批计算凑单额度。
分析人士指出,经济学中,这种策略叫“价格混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商家利用复杂的价格计算规则增加了消费者比价的困难,并造成了一种价格优惠的假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或增加自己的销量。
除此之外,消协提到的注意事项还包括促销短信骚扰、直播带货良莠不齐、商家售后维权纠纷等。
被套路折磨的不仅有消费者,平台、商家也涉身其中。
有女装行业商家直言,自家的退货率高达60%,今年双11几乎所有行业的退货率都要“更上一层楼”。其中,除了品牌自身的质量问题、虚假宣传等之外,商家们也怕被消费者差评,而且在“凑满减”、直播电商等形式的诱惑下,不少消费者习惯于冲动消费,但如此给商家们带来的体验就如同坐“过山车”一般。
推荐阅读
- 淘宝|拼多多的东西为啥那么便宜?知情商家说出原因,满满都是“套路”
- 投诉|APP拉新营销套路多!小红书元旦拉新活动被指虚假营销,玩不起
- 价格战|薄利多销有多蠢?拼多多低价包邮,不是靠薄利,实则另有“套路”
- 套路|网购假货多电商卖家透露遇到这3种店铺,最好别下单,都是套路
- 直播|上万的手表只卖998,赵四剧本式的带货中,揭开了多少直播套路
- o2o|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供应商,都开始抵制“社区团购”?网友:太套路
- 拼多多|在拼多多上网购,这3个套路要警惕,不然被骗没商量
- 消费者|同一款的衣服,拼多多和淘宝相差了35元?网友:全都是套路
- 黑天鹅|花呗背后“套路”被发现?年轻人陆续关闭花呗,原因已被找到
- 欺骗|旗舰店也“售假”?超过200万人被欺骗,揭秘那些网购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