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花生日记”涉嫌传销“天价罚款”最终“打一折”:社交电商仍有未来?( 二 )
文章插图
▲图为“各省份类社交电商涉传刑事案件数量分布图”
特别是2017年与2018年由30起案件上升到68起,增幅比例为127%。近年来有关案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种趋势背后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是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或者打着社交电商的旗号进行创业,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监管。
文章插图
▲图为“类社交电商涉传刑事案件中违法所得数额比例图”
经过统计,案件中所涉及的违法所得最高为24998448元,最低为0元,其中0-50万区间最多,为107人,涉案1000万元以上人员比较少,仅为3人,占比仅为2%。可见类社交电商型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涉案人员并非如大家所想的都是可以获得大量利益的,按照违法所得情况来看,明显是呈金字塔形态分布的。
文章插图
▲图为“类社交电商涉传刑事案件中各量刑人数图”
2013年—2019年,共有384人被判处刑事责任,其中缓刑117人,实刑267人,实刑中,缓刑比为30.5%,也就是说每3个类社交电商涉嫌传销犯罪,就有一个可能会被判处缓刑。而实刑比例中,又以1-3年的比例最高,为42.3%,占据几乎一半,其次是五年以上的,按照法条规定,只有情节严重的,才会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法院认定为情节严重的比例在24%左右。
设立有效公关部门
一直以来,社交电商由于模式上主要是依靠社交网络的裂变进行不断扩大规模,所以很容易成为了传销的“高危地带”。究其缘由,一是社交属性的销售裂变增长速度太诱人,二是自认为已经做了有效的规避措施。
然而有的社交电商直到“东窗事发”都未能意识到此类问题。通过漫长且常规的行政复议并不能快速解决问题。
社交财经建议,遇到行政调查或者处罚,及时与市场监管部门等执法部门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很多社交电商的模式与传销有相似性,但是本质上不具有传销的欺诈性的,要通过沟通合理解释模式的合理性、可持续性在哪里?很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还是会听取企业及时有效的意见建议。可以设立专门的公共关系部门,协调处理此类问题。
文章来源:中新融媒
【 刑事案件|“花生日记”涉嫌传销“天价罚款”最终“打一折”:社交电商仍有未来?】申明:以上内容为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