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凉了、麻了、emo了?真是这样吗?
文章插图
“一个时代结束了,卷不动了,变天了,不行了,最后一届了……”最近几天,这是双11的“流量密码”。
是的,双11变了,没了大屏幕GMV数字轰炸、没了一小时一次的战报刷屏,但这就宣判双11凉了、麻了、Emo了,是不是太草率?
要知道,去年,这群“理中客”在高喊:数字轰炸是双11的劫持,战报刷屏是消费主义的套路……
反正一种饭两头恰,梁静茹给了勇气,名侦探柯南给了逻辑。
当然,最终的数据还是打脸他们,双11天猫交易额5403亿元,增速8.5%,全网交易额接近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对比下来,最近3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仅3.73%。
同期,天猫29万商家平均交易额186.3万元,远高于2019年的134.2万元。
事实证明,有人喊“双11变成大品牌的舞台,中小商家再难出头”,打脸的是:两次双11对比,698个中小品牌的交易额实现从百万级到千万级的跨越。同样的,薇机没有四伏,琦虎也没有难下。
文章插图
抛开这些数据,第13个双11的确不再喧嚣和鸡血,但多年的审美疲劳后,这沉稳有序,不浮躁,不是更好吗?
就像《中国企业家》前主编马钺说的:取消了双11GMV大屏,值得点赞,因为踩刹车往往比踩油门更难。GDP增长没必要维持在10%,天猫双11也可以缓一口气,不用片面追求增长,更重要的是质量和体验,商家卖得好,消费者买得爽就行了。
不强求,不矫情,不野蛮生长和粗放扩张,紧贴中国经济的情境,双11没有PTSD,追求高质量和长远利益,未来的大门就不会被关闭。
高质量爆发去年开始,“内卷”这个词爆红,越来越多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其内涵已经被极大地空心化,大量劣质和廉价的私货填充其中。
结果,什么是内卷,什么是竞争都已经分辨不清。
比如今年双11,有人说商家卷不动了。
但实际上参加天猫双11的商家数量从25万增至29万。其中65%是中小商家、产业带商家和新品牌,有7万是首次参与的新商家。
698个中小品牌的销售额实现从百万到千万的跨越;275新品牌,连续3年翻倍增长,另外,有485个品牌销售额突破亿,2020年这一数字是342个,2019年是299个,2018年则是237个。
不错,竞争仍然激烈,但真不是卷无可卷。
其中大量国货新牌,十三余、每日黑巧、缤兔等700多个新品牌,在细分赛道独占鳌头,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量。
它们享受中国制造的基础,迅捷的供应链优势,满足大众文化的认同,借双11爆发,加速走向高端化、品牌化、品质化。
无它,因为多年双11的“锻炼”,物流、IT基础设施保障了货物的履约;近3、4年运营新品,双11推新能力大幅提升,足以给国潮新品加足Buff。
更有甚者,像生产箱包的开润股份,与阿里供应链深度结合,借其数字化能力,提高制造端对数据流量、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转化率,转型C2M的超级工厂,实现个性化定制、以销定产,降低库存。
文章插图
此外,双11前,传统纺织巨头鲁泰纺织,与犀牛智造共同打造的智慧工厂也正式投产,为新商家、新品牌提供智能化供应链,让它们可以小单试款,即卖即产。
这一切就跟国内的经济发展一样——走出粗放增长,走向精耕细作,低成本、高效率——双11让创新冒头,让创造出位,才是真正地克制无效竞争和内卷。
由此可见,双11带新品牌、新商家上分,不再是单纯出货的通道,而是消费升级的加速器,经济高质量变革的助推器,都是顺势而为,它怎会被时代抛弃?
推荐阅读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任泽平|?华为搜索引擎上线后,又突然403禁止访问;任泽平微博、公众号被双双禁言;快手网红控诉快手:高管一批一批的换,不懂管理|雷峰早报
- 牛角梳|义采宝:多头插座、便携行李箱,本周的义乌热销产品是这些...
- 美股|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下跌,拼多多、京东等跌超2%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