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职业薅羊毛”可能构成犯罪,有企业去年被“薅”亏了2000万
逢年过节,电商平台总会推出大大小小的优惠。一直回购的化妆品,领了券便宜了50;清空购物车,正好凑到满1000减300……能薅到这样的“羊毛”,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不过,有一些人,却把“薅羊毛”变成了职业,瞄准企业的营销规则、电商平台漏洞,利用平台的优惠来套取现金,这困扰了大量企业。
“职业薅羊毛”构成犯罪吗?从法律的角度将受到怎样的处罚?企业如何应对并自我防护?
3月2日,杭州下城区检察院和下城区工商联举办第四届下城检企论坛,邀请企业家代表、行政机关负责人、高校专家学者、律师和检察官们针对电子商务中的“薅羊毛”问题,展开讨论。
文章插图
论坛上,讲了两起身边的案例:
案例一,“HS”是下城区一科技公司的电商平台。
会员在平台内的店铺消费,会获得积分,积分可以用来抽奖,抽奖后还会返还一定比例的现金。
2019年1月,犯罪嫌疑人杨某、付某在黑产网站非法购买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后让嫌疑人陈某注册成为“HS”的会员,并借助非法软件增加了账户上的积分数额。
他们利用这些积分抽奖,并赚得红包奖励。
案例二,浙江某公司在其“MM”平台上,推出了满额赠优惠券的活动。
以李某某为首的群体,通过掌控的数千个手机号码,批量注册了众多平台账户。他们用这些账户去买保值易脱手的黄金、化妆品等商品,并用获得的优惠券再去买商品,最后将这些商品转卖。
文章插图
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金韬说:“法律上没有‘薅羊毛’这条罪,但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可能构成诈骗罪、侵入服务器篡改数据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购买公民信息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
金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韬说:“对于‘薅羊毛’不能一杆子打死,但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要坚决打击。”
其实,有了“咸鱼”APP以后,我们有时也会趁特价买不少东西,有的不想要了不喜欢了就挂上去卖钱,这其实也是一种“薅羊毛”换钱的形式。
那么,怎样的“薅羊毛”会被定罪呢?
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张海峰说:“像案例一这样,违背平台规则,非法篡改积分数据,那直接可以定罪,但像案例二是利用平台的活动规则套现,很难定义为犯罪,但其手段行为比如获得批量的实名认证账号,就可能构罪。”
“职业薅羊毛”对企业的打击很大,有企业在论坛上坦诚,因为这个,他们2020年就损失了2000万。
如何更好地保护企业自身的权益?
金韬提了三点,一是企业在做优惠活动时尽量实名制,二是利用好对消费者的告知书,三十发放大金额优惠券时设置多次验证。后面两种手段是为了对操作者的主观恶性进行更好的定义。
通讯员│朱兰兰
文章插图
【来源:都市快报】
【 羊毛|“职业薅羊毛”可能构成犯罪,有企业去年被“薅”亏了2000万】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