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Facebook 对元宇宙做了什么( 二 )


即使如此,苹果后来表示他们并不想真的独占“Podcast”商标,只是会保护它不被滥用。这有点类似于阿里对“双 11”一词的态度。
在商业领域,如果一个公司的某个产品成为了这一品类的代名词,这通常既是好事也是坏事,比如“施乐”(Xerox)指代所有的“复印机”和“复印”,3M 公司的“便利贴”(Post-it)指代所有浅色且背面有弱粘性的一次性便条,以及“谷歌一下”指代搜索动作。
我们都知道,谷歌并不喜欢自己的商标直接成为通用的名词和动词,这也被叫做“商标泛化”(genericization)。
这虽然让公司家喻户晓,却也不利于商标权益的维护,以及确保这个词多数时候是以正面,向上的形象出现。实际上,当 2015 年谷歌母公司更名为Alphabet时,《纽约时报》就认为谷歌无法阻止人们自发的“商标泛化”,不得不另起名字以保护新商标的正确用法,是它寻求改名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苹果捡便宜获得“播客”(Podcast)一词的定名资格,对公司来说就好得多,因为这并不是公司本来使用的商品名,却又能让人们想起他们的产品。
Meta(Facebook)跟“元宇宙”的强绑定,并不如苹果公司与“播客”的关系那么自然,总有一点强行往上蹭的感觉在里面。
但它自从发现民间自发采用的“Metaverse”这个名词以来,就越来越用它替代旗下Oculus 产品线原本使用的“VR/AR”说法,可以说也是蹭的很用力了。
凭借它强大的体量,以及对“元宇宙”概念始终不间断的游说和推广,Meta(Facebook)是确实有可能实现将这一概念与自己公司的业务强绑定的愿景的。
而在这一过程中,“元宇宙”也将成为同类业务最受欢迎的一种称呼,其他厂商也会纷纷采用这个称呼。
此时,不妨回忆一下 2011 年 4 月 7 日的一条新闻:新浪微博改用新域名weibo.com替代原本的t.sina.com.cn。
问题是,当时除了新浪之外,腾讯、网易、搜狐等各家均有自己的微博客服务。当时的一个段子说:“从前有几个卖面包的,比如浪浪牌面包、腾腾牌面包、搜搜牌面包、易易牌面包。有一天,其它家发现,浪浪牌面包改名字了,叫面包牌面包。”
实际上,新浪微博在2009-2010年早已完成申请“微博”“围脖”“weibo”国内商标,2011年在美国递交了“微博”“weibo”的商标申请。
不过直到2014年,微博才正式在商标去掉“新浪”二字,并启动了分拆赴美上市流程。此时,其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基本“气数已尽”。
搜狐微博和网易微博在 2015 年前,腾讯微博在 2020 年彻底关闭。“元(Meta)”牌“元宇宙(Metaverse)”是否会像“微博牌微博”一样,成功地取得“面包牌面包”的垄断地位呢?也许和当年一样,我们也需要两三年时间静静观察。
二、定义:元宇宙 = VR / AR + 数字替身 + NFT《华尔街日报》写了一个对“元宇宙”的概念科普,上了推特美区的热搜。在这个互动科普页面当中提到:“元宇宙被松散地定义为一个广泛存在的线上世界,人们通过数字替身进行交互。”
报道提及,“元宇宙”包含第一人称观赛、在月球上行走、召开虚拟办公室内的会议等沉浸式体验,并认为Unity、英伟达(nVidia)、微软、 Meta(Facebook)以及Snapchat和Roblox是当前的主要参与者。
这一总结当然也是一家之言,但纵观美国主要财经、科技类媒体,都比较认同上述定义。此外,他们也关注Meta(Facebook)已经提到的会引入 NFT 作为其体系内部可交易的资产。
Facebook很早就开始探索加密金融,2019 年中首次宣布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支付系统及其货币品种Libra,也宣布了一些初始合作伙伴,其中甚至包括法币支付体系的巨头万事达卡、Visa和Stripe。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