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忘录|深度解析:删除操作设计( 三 )
1. 确认弹框这是最常见也最广泛的一个步骤,用于确认当前的操作。事实并非所有的操作均需要确认。
文章插图
根据删除对象的重要程度,我认为第一重要区的对象一般需要确认,第二重要区的对象可不确认,第三重要区的对象无需确认。
以上也并非绝对,例如第一重要区的,用户拍摄的图片,由于其更新频率高且有回收站的情况下,可减少操作不必确认。
例如,菜鸟裹裹为例,左滑列表显示删除,点击删除弹出确认菜单,点击删除后即完成删除操作。
文章插图
其删除的内容属于第三重要区,通过左滑显示删除的方式,再次弹框提示,过于繁琐。
2. 删除后提供撤销撤销Toast形式适合于误删或删除后立刻后悔时,可在几秒内选择撤销。这种在安卓原生系统中比较常见。
文件类的应用提供回收站等撤销服务。这两种方案均未得到广泛应用,认知成本和开发成本较高,且并非解决根本问题。
机器永远是做机器即可,不必牵强附会。可以给用户容错的机会,容错是个无底洞,即使容错99次,总有用户犯第100次。因此撤销并不是一个优质需求。
其中在创作类和编辑类软件中,撤销仍是一个关键的功能,这并不冲突,反而是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
3. 已删除提示当删除完毕,经常看到会有一些Toast提示“已删除”。“已XXX”这是汇报性性文字。Toast的形式对用户操作的打断相对弹框较弱一些,但是对于用户的高效生活来讲,仍会有一定干扰。
若删除操作和对象均在本界面可见范围内,删除内容界面会进行更新,则无需Toast汇报。
若某些操作和对象在本界面操作,却在其他部分产生影响,则需要Toast汇报。
例如,在微信中下载一张图片,保存的位置会通过Toast显示,这种情况,是将图片存在其他界面的某个文件夹中,告知详情有必要。
六、结语【 备忘录|深度解析:删除操作设计】产品与交互区别之一在于,产品定义功能,交互完善体验。一个功能设计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我希望当别人问我们为什么这样设计时,能有理有据。接下来我会把普通的功能,通过深度分析系列,逐一剖析展现,在体验路上能一步一个脚印前行。
本文由 @张宁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
- 华为手机备忘录删除了怎么恢复-华为手机备忘录在哪里找
- 广告|深度|互联网广告的葬礼
- 动机|为什么拼多多红包让人停不下来?来看这篇深度分析
- nike|后流量时代,从深度拥抱存量用户开始
- 阿里云|西安一码通“崩溃”调查:一场系统性失灵的数字政府再思考|钛媒体深度
- 互联网企业|展望2022:平台经济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辛有志|彭博社解析“共同富裕”,辛巴辛选“直播助农新模式”获赞
- 盲盒|解析盲盒电商模式
- 快手|深度解读美快联手:抖音凶猛,本地生变
- 美团外卖|深度解读美快联手:抖音凶猛,本地生变